襄城区以创新机制为前提,以强化责任为保证,以搞好服务为切入点,全方位做好农村流动青年入党启蒙教育。 
     

  一、调查摸底,筛选登记。 针对农村流动青年增多,农村发展党员后劲不足的问题。一乡两镇分别对35岁以下农村流动青年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详细了解外出青年和外来青年的基本情况,包括流动青年的数量、去向、工作情况、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党组织经过认真分析,召开支委会研究,从流动青年中选出了一批在外表现突出,有良好表现的400余名优秀流动青年,做为重点培养对象, 为他们建立联系卡,输入微机,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管理,为党组织进一步培养教育和发展党员提供了依据。 
     

  二、明确责任,目标到人。建立了培养教育三级负责制,即全区流动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由区委组织部组织科负责,基层党组织对本地流动青年培养教育工作负责,村党组织对本村流动青年培养教育工作具体负责。同时,明确责任追究制度,明确有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员每月至少同流动青年通一次电话或写一封信,每年至少同流动青年谈两次话,了解流动青年的思想状况、工作表现,并对培养工作做好记录。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达到了培养教育半年内,流动青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培养成熟的向党组织推荐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或当年发展对象的培养目标。 
     

  三、组织活动,增强吸引力。村党组织充分利用清明、“五.一”、端午、“十.一”、春节等节假日大批流动青年返乡回家的有利时机,组织他们召开座谈会,交流感情,沟通思想,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卧龙镇街西村党支部利用节假日邀请40余名35岁以下的流动青年到村里进行座谈,了解外出感受,介绍村里状况,让他们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同时,还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启发他们向党组织靠近。通过党组织的教育,目前,这个村已经有20余名流动青年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表达了自己的入党愿望。 
     

  四、岗位锻炼,激发热情。对于一些优秀流动人才,党组织除了做好对他们的入党启蒙教育外,还把他们作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聪明才智,使流动青年真正感到,党组织在真心实意的关心培养他们。尹集乡肖冲村有一个流动青年在武汉一家企业打工,村里在进行干部调整时,想到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他,主动与其联系,经过村支部书记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回来当上了一名村干部,并积极向党组织靠齐入了党,在当地群众和青年中反响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