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10多万人,其中流动党员达1080余人。近年来,该市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立足实际,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切实加强对党员的有效管理。目前,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正逐步形成。
  
  一、创新组织设置,扩大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覆盖面。按照“因地制宜,灵活设置,便于指导,有利管理”的原则,不断在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上下功夫。通过将支部建在“两新”组织上、建在工程项目上、建在社区上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特别是去年集中开展了在外出务工地组建党组织活动,积极整合各种有效资源,依托驻外办事处、招商引资工作站,组织工作组远赴北京市,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惠州市、花县,浙江省温州市、宁波市,武汉市江汉区及深圳、珠海、西安等务工人员集中地,建立了9个外出务工流动党组织,覆盖党员960多人,大部分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教育管理和服务范围,有效确保外出务工党员离乡不离党、转岗不转向。同时在“找”上下功夫,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建立党组织、建强党组织的“两找两建”,理顺组织关系,让党员有党组织归属感。
  
  二、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效性。该市着眼于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切实把握好行前、行中、归后三个环节,切实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是注重行前教育。充分利用就业培训和党员外出前办理计生证、流动党员活动证等时机,对外出党员进行了行前教育。通过印发《流动党员须知》、《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要求他们外出后主动与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加组织生活,按期缴纳党费,按时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定期向原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各方面情况,自觉接受双方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二是强化跟踪教育。实行“一联一”责任制,确定一批素质较好、文化素质较高的党员作为联络员,与外出党员结成对子。由联络员负责向外出党员传达党组织活动安排,电话通知并邮寄学习资料,通报有关重大事项,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各方面情况,帮助解决家庭具体困难,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三是狠抓归后教育。先后利用外出党员回乡探亲、过节等有利时机,组织召开了10余场次座谈会和经验交流会等,让大家畅谈外地的发展经验、先进技术和自己的创业体会,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充分激发流动党员参与家乡建设的热情,促进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三、创新服务体系,帮助流动党员解决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流动党员困难帮扶制度,利用建立的“党内互助发展基金”,对因灾、因病等各种特殊情况导致家庭困难而被迫外出谋生计、求发展的党员实施救助,帮助其个人和家庭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组织开展了“助学、助贫、助残、扶持下岗职工再就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助一扶”活动。今年9月以来,用党内互助发展基金资助了10位困难党员家庭大学新生,资助金额达2万余元。针对留守儿童生活缺乏关照,学习缺乏管理,精神缺少关怀的现状,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帮扶工作队的考评细则内容,组织发动机关干部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团市委组织开展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青年志愿者活动。市妇联充分发挥各级妇女组织作用,为农村留守儿童找“爱心妈妈”。市教育体育局充分发挥农村留守儿童“第二家庭”的作用,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包括生理、心理等进行教育、管理和引导。还先后两次召集劳动、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带上相关器材和印章到宜城籍流动党员和务工人员集中地办理第二代身份证和驾驶证年检等工作。市司法局还向每个流动党员发放法律援助服务卡,维护流动党员合法权利,成功解决了宜城小河创业人江金根承包装饰工程8万多元工程款拖欠等26起涉及务工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有力地保证了党员在外安心创业发展。
  
  四、创新制度机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服务长效机制。首先,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双目标”管理责任制、《流动党员活动证》、外出申报登记、流入登记管理、情况定期报告和通报、党组织联系和关爱、民主评议、共建共管等工作制度,努力让制度管事、让制度管人。其次,制定了接收流动党员询问首问责任制、谈话制、跟踪管理制等,并结合月访、季帮、年评等定期报告制度,及时更新维护基本信息,建立健全了管理工作机制和流动党员信息库。第三,以健全责任体系为抓手,突出目标管理,加大督导检查力度。一是纳入党建目标管理体系,从市直各部门、镇(办、区)、到村(社区)党组织都对流动党员接收、服务、管理等有关工作层层进行考核,形成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的工作制度。第四,建立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巡回督查制度,定期巡访流出党员,了解他们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相关工作进行督促检查,不断促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开展。第五,选派了流动党员管理指导员,结合在“两新”组织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员和党建“网格化”管理等工作,选派了30名指导员,负责对流动党员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效增强了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督导检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