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农村干部后备力量不足的难题,枣阳市瞄准农村青年这个重点,针对他们思想活跃、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三个方面着手,开辟了青年农民入党的“绿色通道”,有效化解了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2008年以来,全市共发展农村党员688人,其中35岁以下占76.5%。

      一是疏通入党渠道。枣阳市委明确要求各乡镇每年发展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农民党员不少于当年发展党员总数的75%;各村党组织要建立3―5人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每年新纳1名以上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重点培养,对连续两年未发展党员及连续3年未发展1名35岁以下青年党员的村进行预警,取消改村党组织及其书记、党建工作负责人的评先评优资格。

      二是激发入党热情。针对重大节日出现务工人员返乡高潮的情况,各镇党务公开栏和各村村务公开栏开辟了“党建园地”、“党员风采”等专版,为青年农民开办“党课”,激发入党热情,培养青年农民对党组织的追求感。各级党组织努力加强思想、作风和组织建设,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加深了青年农民对党组织的信任感。用新农村建设的新业绩,用群众得到的真实惠,坚定青年农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不断巩固扩大青年农民对党的依赖感。去年以来,全市各级组织共收到青年农民递交的入党申请书890多份。

       三是加大培养力度。实行一名党员联系帮带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方式,为入党积极分子建立成长档案,跟踪培养。加强市镇党校的建设,并把村级活动场所建成入党积极分子培训中心,引入“学分制”管理,不断增强培养实效。依靠全市在深圳、东莞、上海、武汉等地建立的流动党支部,对外出务工青年农民进行引导,帮助培养考察积极分子。同时,将入党积极分子推选为村级后备干部、村民代表,在换届中把他们放到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中任职,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尽快成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