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校’讲的课通俗易懂,符合我们本地农村的实际,既有特色又管用!”921日,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试点村――宜城市流水镇黄冲村党支部书记王朝富显得很兴奋,在村委会大院里听完党校老师及农业专家为村民们讲授的科学发展事例讲座及西瓜种植技术后,他紧紧握住“流动党校”负责人的手,连声道,“年前一定再来给我们上一次课,到时我还要提前‘点菜’呢!”

    今年来,宜城市委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针对基层党员流动性强,集中教育培训难度大、成本高等特点,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创办“流动党校”,实行送教上门、送学到家,以解决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渠道单一、方式陈旧、内容不新、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为此,宜城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党校以党校教师为主体,聘请了包括农业、经济、司法、计生、土地等部门20余位政治素质好、表达能力强、专业功底深的骨干人员为兼职教师,组建了“流动党校”,并开设基本理论、涉农政策、实用法律法规、计生知识、农业实用技术等10余种培训课目,采取“送教上门、流动授课”的形式,把课堂搬到基层、把知识送到基层,让党校流动起来、教学互动起来、课堂生动起来,深受基层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的欢迎,有效地实现了党员教育全覆盖,有力地助推了学习实践活动的开展。

  今年7月,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单位――燕京啤酒(襄樊)有限公司产销两旺之际,该公司组织近百名党员职工举办夜间学习会,邀请市委党校教师前去授课。工人们听过讲座后纷纷说,“以前我们只知道干活,现在‘流动党校’教师为我们送来了‘理论大餐’,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并帮我们分析了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行业动态,我们听后感到方向更明,干劲更足了!”

  为改变以往将所有培训对象“一锅煮”,培训内容“一篇稿”的弊端,该市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目标要求,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和需求,“流动党校”在授课时因地制宜、因情施教,在10余种培训课目的基础上,细分定制并统一制作了由60道由具体培训课目组成的培训“菜单”。每次培训前,由受训对象根据需要提前“点菜”,自主确定培训时间和培训专题。

  王集镇庞居村人多地少,富余劳动力较多,外出务工成为增收热门,“流动党校”专门为其配置了劳动就业技能培训“特色大餐”,深受群众喜欢,每次听课人数都在500人以上,许多邻村的青年得知后专门跑到庞居村去分享免费“大餐”。今年以来,宜城市“流动党校”共收到各镇、村(社区)“点菜单”201份,市委党校在此基础上结合热点、难点定向“配菜”15项,构成了内容丰富的农村党员“特色充电套餐”。

  “流动党校”的成立与发展,有效推进了宜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建成“五个好”党支部村(社区)超过100个,占全市的60%。一批优秀村官和基层党员经过流动党校的培养成为产业带头人。郑集镇魏岗村党员任玉保,大力发展“鸭、鱼”生态立体养殖,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为乡邻养鸭提供饲料、技术、市场营销等服务,带动全镇上千户农民通过养鸭致富,全镇每天仅卖鸭蛋一项进账就高达50万元,郑集镇也由此成为全国全省闻名的鸭业大镇,许多鸭农率先奔上了富裕小康路。

    宜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黄进介绍,流动党校以一种独特的形式,把培训阵地搬到了基层,使培训教育由固定式向动态式转变,把支部党员活动室、三会一课、科技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培训等有机结合,形成了集中培训与特色教育同步推进的教学新格局,为传播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先进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农民致富奔小康搭建了良好平台。当前,正值开展以农村党员为主要对象的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要充分发挥“流动党校”的特殊优势,将其作为宣讲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形式之一,把学习内容同农村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编成群众喜闻乐见的课件,加大“流动党校”送课频次,主动深入到各镇、村(社区)讲授,引导农村党员干部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实质。

    据了解,今年以来,宜城市“流动党校”已开展培训22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1.1万人次,成为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载体,被许多基层群众称为传播党的理论、推进科学发展的“及时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