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抓理论学习,着力打造学习型部门。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完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将组织工作业务知识编印成“应知应会”手册人手一本,提高组工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大力倡导“8+1”、“5+1”制度,组工干部“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创新能力;开展每周开展一次组工信息讲评、每季度撰写一篇调研文章、每季度开展一次学习交流等活动,使组工干部在学与干中思考、干与学中提升,进一步强化组工干部的创业、创新、创优理念,努力建设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
二是抓能力提升,着力打造效能型部门。按照“人本化、标准化、项目化、绩效化”的标准,开展与组工干部日常工作密切相关的组织工作业务知识、干部任免程序和规范、公文写作等岗位技能培训和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高组工干部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建立组工干部轮流培训充电制度,有计划选派组工干部学习观摩和外出培训,使组工干部及时更新组织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把年轻干部培养成业务骨干,把中层干部培养成行家里手,把班子成员培养成独挡一面的部门领导。实行“1+X”机制,对部内干部进行交流轮岗,通过多岗位锻炼,力争把每名组工干部培养成为独档一面的“政策通”、“活字典”、“多面手”。
三是抓调查研究,着力打造创新型部门。制定《宜城市委组织部联系调研工作制度》,印发下访手记,建立下访档案,明确组工干部每月下访不少于一周,每年下访不少于三个月。要求组工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经常主动下基层了解民情民意,重点下访了解党员、干部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预约下访干部群众反映较为突出、社会影响较大的有关组织工作的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进一步提高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组织工作要点、创新工作和重点难点工作,每季度确定调研课题,按科室组成调研组,由部领导带队,深入到镇村、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深化“访千家单位,听万人谏言”和“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发掘总结经验,破解工作难题,把创新的思维和举措转化为具体的创新项目,以创新项目的突破推动整体工作提升,进一步打造组织工作的品牌和亮点。
四是抓激励关怀,着力打造和谐型部门。创优工作环境,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干部档案电子化管理,为组工干部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加强部机关文化建设,党支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日活动,努力增强组工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谈心制度,开展谈心活动,部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部领导与部机关干部经常开展交流谈心活动,对工作不足的及时提醒改进,对思想困惑的开导疏通;关心组工干部成长进步,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实绩突出、公认度高的组工干部积极向市委推荐;建立干部健康档案,组织部机关干部每两年进行一次体检身体;主动关心和帮助解决组工干部家庭、生活上的困难,建立组工干部生日庆祝制度、生病看望制度、困难帮扶制度,注意掌握组工干部生活上的所急所需,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帮助排忧解难,使大家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组织和集体的温暖。
五是抓廉政防范,着力打造廉洁型部门。强化对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将中共中央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印发到每位组工干部手中,作为经常性廉政教育内容常抓不懈;将中组部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要求制作成专栏摆放在组织部醒目位置,作为铁的纪律严格遵守;把学习王彦生同志的先进事迹作为巩固提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性修养;打造了两条廉政文化走廊,将优秀组工干部的先进事迹和格言警句悬挂于走廊过道,起到时时处处激励和警醒作用。同时还通过严格组织人事工作纪律,规范组工干部的办事程序和日常行为,制作去向牌、建立信访登记表、设立意见箱、部长电子信箱、开展“开门评部”、“基层评组工”等活动,拓宽党员群众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监督渠道,以实际行动践行党风廉政建设,展示组工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