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宜城市坚持“立足创新、凸现特色、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思路,着眼于创建“全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目标,通过实施“五大工程”,全面深化“三三制”活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互动,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形象提升工程。围绕开展创建“合格党员之家”活动,集中整治了一批党员活动阵地和电教工作站点,完善支部各项工作制度、更新党员活动室内展版、室外公开栏基础设施。多方筹资建成了覆盖面较广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在全市基层党组织开通了互联网和局域网,在运行规范的科技示范园区和专业协会建起了信息接受点,建立健全了以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为龙头、支部党员活动室和党员活动中心户为基础的党员教育网络,干部议事、党员活动、群众接受教育的科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大力实施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采取思想整顿和组织调整结合、集中整治和结对帮扶结合、引入竞争和扩大民主结合的办法,在社区推行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和业主委员会主任“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在企业党组织成员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农村采用“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的办法,依法改选或换届村级两委班子,及时组织开展了村干部学历教育活动。借助于现代化培训网络,通过举办各类培训班、报告会,组织开展建党纪念活动、各种慰问活动、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创先争优”评选表彰活动和深化市情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多层次、经常性、复合型教育培训,先后涌现出了一批高效种植(养殖)示范园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科技含量较高的民营企业和“双争双带”致富标兵,党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强力推进“五个好”党组织堡垒工程。采取市委领导联系、市委组织部牵头,部分政府职能部门配合,选派优秀大学生村官的办法集中开展了后进村整顿建设工作;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落实增收致富项目等工作内容组织城乡党组织、党员开展了以“助帮带”为主要内容“手拉手”互动互助活动;组织实施了以帮民富、助民乐、暖民心、净民居和保民安为主要内容的“五民”系列工程;着眼于“五个好”目标,扎实开展“五个好”党组织创建活动。目前全市共创建“五个好”基层党委7个,占总数的70%;“五个好”党支部(总支)89个,其中“五个好”村(社区)党支部13个,占总数的74%。
四、积极推进党员“双带”先锋工程。全面实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及时兑现了卸任村干部退职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了现任村干部养老保险政策,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双培双带”活动,组织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创星”和“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实行了党员服务承诺制。从现有的宣传文化体育中心户中筛选出35户活动开展好、群众基础实、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党员户作为党员活动中心户进行重点培育、规范,全市初步形成了富裕户帮带困难户、党员户帮带群众户的良好局面,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五、深度推进“支部+协会”富民党建工程。紧紧围绕争创“全省二十强县”的奋斗目标,组织召开了全市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现场会,推广孔湾杜岗“三三制”党建先进经验。各镇村党组织按照作用相同、行业相近、地域相邻,利于发挥作用的要求,设置70个协会党组织。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改选,在各专业协会成员、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中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在镇村党组织的引领下,全市形成了以郑集魏岗养鸭基地为基层的宜城养鸭协会;以流水西瓜为龙头的流水西瓜协会,形成了宜城西瓜产业链;以刘猴养猪合作社为依托的畜牧产业链;以孔湾杜岗娃娃菜种植协会为主体的孔湾蔬菜种植及加工产业链。2009年,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购销额达10亿元以上,助农增收50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