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是新形势下确保离退休老党员永葆先进本色的重要举措。湖北省宜城市各级党委按照创先争优的总体要求,通过构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长效机制,不断加大离退休老党员政治生活“家园”的建设力度,努力把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引向深入。(一)努力构建帮扶建设机制,不断扩大党支部的影响力。宜城市上自市委下至各地各单位党组织,大都注重从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高度,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基层党建的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建立责任机制,做到从思想上重视、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指导、经济上支持,从而保证活动的正常开展。近年来,市委始终坚持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在职干部党支部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评比,切实做到凡有重大政治活动,不忘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选举党代表和评先表模,都分配一定的名额,使老党员在党内生活中充分享受民主权利,获得应有的政治荣誉。今年6月27日在“七一”表彰会上,市财政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市经信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被宜城市委授予“全市先进党组织”称号。(二)努力构建组织建设机制,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加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网络是前提,配备过硬的班子是关键。宜城市各级党委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组织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作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43个、党小组129个;并注重把政治上硬、作风上正、工作上实、纪律上严的老党员推举到支部核心中,切实配强领导班子。郑集镇、市供销联社等党委根据老同志年龄偏高、居住分散,不适宜大规模的集中活动的实际,本着就近方便的原则,由过去按党员人数划分党小组改为按党员居住区域划分党小组,并把组织老同志活动的重点放在党小组,使党小组成为“党员活动之家”。(三)努力构建思想建设机制,不断强化党支部的免疫力。针对离退休老同志在思想认识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宜城市各级党委注重通过选设有效载体,着力加强思想建设,确保老同志政治上不“转向”、思想上不“掉队”。一是以灌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为着眼点,寓教于学;二是以引导和组织在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为着重点,寓教于为;三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为着力点,寓教于乐;四是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着落点,寓教于“实”。刘猴镇、大雁工业园区、市民政局等党委克服资金困难,组织身体较好的老同志参观考察三峡等重点工程建设,让老同志通过亲身感受改革开放取得的新成果,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市教体局党委注重发挥离退休老党员的政治优势,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关心教育青少年、搞好传帮带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市电力公司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以庆祝中国共产党90华诞为平台,组织离退休老党员围绕“颂党恩抒豪情,添光彩乐晚年”的主题,积极开展了唱红歌、跳红舞、描红画、读红色书籍、开红色座谈会的“五红”活动,其中6月29日组织全体离退休老党员高举鲜艳的党旗,打着“宜城市电力公司离退休党支部党员活动日”的横幅,前往市烈士陵园开展瞻仰革命烈士、重温入党誓词等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老同志充分表达了“退休老人喜洋洋,九十华诞庆祝忙;公司领导搭平台,‘五红’活动激情扬;与时俱进不落伍,创先争优勇向上;夕阳胜过春光好,幸福全靠共产党”的心声。(四)努力构建作风建设机制,不断增强党支部的感召力。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重要体现,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和感召力。宜城市各级党委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一班人”自觉树立扎实学风、完善领导作风、改进思想作风、转变工作作风、端正生活作风,通过班子成员的模范言行,带动其他老同志做到人格上自重、心灵上自省、思想上自警、精神上自励。流水、板桥店等镇党委积极牵线搭桥,指导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班子成员分工蹲点包片,以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作风,经常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收到了抓好一个点、管好一条线、带动一大片的效果。(五)努力构建制度建设机制,不断加大党支部的约束力。建立完善的内约其心、制约其权、规约其行、惩约其过的党内生活制度,是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纳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重要举措。在各级党委的具体指导下,宜城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大都健全了政治学习、“三会一课”、换届改选、联系群众、发展党员、民主评议等党内生活制度,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市粮食局、林业局和商务局党委,先后对4名要求入党几十年,因各种缘故未能实现夙愿,现又具备党员条件的老同志,按照规定程序发展其入党。南营办事处、鄢城办事处和市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三自”作用,先后分别受到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和襄阳(樊)市委组织部、襄阳(樊)市委老干部局的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