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城市委党校以“比学习、比教学、比实践”活动为载体,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宜居宜业创新之城”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党校理论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一是比学习。为把创先争优活动进向深入,党校校委会规定每个教职工每周必须听一讲中央党校和“宣讲家”网站视频讲座,把这作为理论学习的主要内容,每讲的学习笔记都必须在400字以上,按照要求,每人半年要记1万字以上的学习笔记。每半年做一次学习总结表彰,对完成学习任务的予以重奖,对经过深入思考,独立写出1.5万字以上的文章予以特别奖励,并计入年终考核。通过比学习活动,市委党校涌现出了一批学习标兵,值得指出的是,他们全是共产党员,全体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是比教学。在教师选定讲题并精心备课后,校委组织校领导和骨干教师对每位教师的教案进行集体审定,保证备课质量;在授课过程中循环开展集体听课和评课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员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按优秀、好、一般三个等次进行测评,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每年年终对优秀教案和新课给予奖励,对优秀班主任予以表彰,通过几年的努力,全校教师授课优秀率平均达到80%以上,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水平上面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是比实践。围绕宜城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市委党校着力搞好“双联双促”驻点包村和包保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圆满完成了机关党支部撤并和换届选举工作。党校积极组织参与“三万”活动,副校长赵元初被市委授予“优秀党务工作者”光荣称号,他的“爱心、热心、真心”的“三心工作法”受到各级领导好评。在参与社会实践时,市委党校创造性的开设“流动党校”,把培训阵地搬到了镇村和市直机关单位,把党的理论培训、农村政策培训、实用技术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集中培训与特色教育同步推进的教学新格局,为传播党的理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农村致富搭建了良好平台,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助力器”,切实让党支部满意,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