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湖北省宜城市地方税务局党组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发,不断优化组织设置,强化组织功能,扩大组织影响,致力打造充满活力的基层组织,有效地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一)优化组织设置,带动共同发展。按照“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宜城地税局党组本着有利于开展党组织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下设1个直属机关党委和机关、稽查局、离退休干部及税费管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局7个党支部,每个党支部按照党员人数多少划分少则2个、多则4个党小组,网络党员149人,占干部职工总数196人的76%。在实现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的同时,还建立了工会、团委和妇委会,按照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妇建的要求,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工会、团委、妇委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共同发展。
(二)创新制度体系,实行规范管理。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关键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宜城地税局党组把制度建设作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来抓,先后完善了涵盖人、财、物和党务、政务、事务的各项制度79项,对39个机关工作岗位和46个基层工作岗位明确了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从行政管理到税收执法、从党的建设到业务建设,构建了目标责任制、工作例会制、党务公开制、“三会一课”制、双述双评制和监督制约制、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等比较成熟的制度体系,并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坚持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推进制度创新,在全系统形成了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良好风气。其中根据基层党支部工作细则,每月组织支部书记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研讨党建品牌创建,倾听基层意见和建议;各党支部每年至少向党组专题汇报两次党建工作情况,半年向全体党员进行一次党建工作述职等制度落实已成常态化。构建的“三个取消、一个集中”的经费报账管理体制,实行“总额预算、定额控制、统一管理、责任到人、包干使用、严格奖惩”的经费分类预算管理办法,辅之以公务接待、车辆管理等相应的改革措施,从根本上刹住了公款吃喝、购车换车、财务“三乱”、攀比摆阔“四风”。宜城地税局的作法在全省财装工作会上交流了经验,《湖北日报》以《制度的魅力》为题进行了报道。
(三)加强阵地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按照省地税局制定的“四室”建设标准,宜城地税局从机关到基层分局,每个党支部都建有图书阅览室、荣誉陈列室、廉政文化室、文体活动室;先后投资4万多元,购买各类图书近3000册和6套大型健身器材,统一设置宣传专栏橱窗6个,通过建设功能互补、辐射广泛的活动阵地,让党员干部学习、休闲、健身都有了好去处。
(四)丰富实践主题,深化创先争优。以先进和优秀为导向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现实需要和实践途径。宜城地税局党组不断丰富实践活动,把创先争优作为创建“五个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的重要途径,作为争当“五带头”的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平台,运用“夯实基础抓党建、创先争优促发展”、“筑坚强堡垒、树先锋形象”等载体,围绕党性教育、公开承诺、岗位奉献、服务群众、亮牌示范、组织创新、五项评议、评选表彰等八个方面,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并把创先争优与建设“全省地税系统基层党建示范点”和创建“全省法治单位”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规章制度、活动阵地、工作流程、活动台账、文书档案、党员胸牌、党员公开承诺牌、学习资料、学习园地、宣传载体“十有”和创先争优动员部署、党员公开承诺履行、党员上评下议落实、党性分析深刻、党建载体创新、先进典型引导示范、党建奖惩激励执行“七到位”等具有地税特色的党建工作新途径。无论是税收执法、还是行政管理,支部履职尽责创先进、党员爱岗敬业争优秀,有效地发挥了“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的示范效应。今年以来,宜城地税局党组又以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动力,按照思想领先、工作争先、作风率先、业绩创先的要求,强化发展第一、服务至上的理念,围绕做大收入总量、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征管质效、融洽征纳关系、增强干部活力、树好部门形象的目标,扎实开展“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系基层、办实事、惠民生、促和谐”、“强素质、优环境、抓落实、促提高”、“强管理、树品牌、出业绩、促跨越”、“创先进、树典型、展成果、树形象”五项活动,以更宽的视野、更新的思路、更高的热情为国聚财、为民收税,力求以更优的业绩,推进“四个襄阳”和宜城“三城”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创先争优活动。
(五)践行根本宗旨,提供优质服务。地税部门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千家万户的纳税人。宜城地税局党组坚持“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的原则,用先进的理念去部署,靠务实的作风去落实,围绕服务受理“零推诿”、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方式“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的工作目标,积极为全市纳税人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纳税服务。一是优化硬件设施。将基层分局的办税厅整修一新,做到户外标识、机关名称和便民服务设施配置、功能分区设置“几统一”。在城区办税厅,安装了壁挂液晶电视、应用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触摸查询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屏幕系统和《湖北日报》电子阅报栏。二是整合业务流程。城区办税服务厅迁入市行政服务中心后,通过推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的模式,实现了同城税费的申报、征收、稽核、传递“一条龙控税”服务。三是搞好宣传工作。在每年免费发放税收政策宣传资料、为重点纳税人赠阅《中国税务报》的同时,在9个社区建立税法宣传画廊和橱窗,依托纳税人学校每月举办两期“税法大讲堂”,配置功能齐全的流动纳税服务车每月定期深入偏远山区办理涉税事宜,在往返市区与镇(办、区)间的三条繁华线路公交车车身上制作税法宣传公益广告词及形象图案,组建税法宣传小分队深入学校、社区、街道开展“面对面”税法宣传活动,采取在宜城电视台开辟栏目、巡回演出文艺节目、开展“十大经济人物评选”、开辟地税外网等形式开展税法知识“七进”活动,通过“12366”互动平台向企业短信提醒纳税申报,在办税服务厅推行专家坐席制为纳税人提供“点对点、面对面”的专业“导税”服务,利用办税厅电子屏幕、税务公告栏、宜城电视台等载体推进文明办税“八公开”。四是开展联企活动。在每年对纳税贡献十强工业企业重点走访的同时,按照每名党员干部少则1户、多则5户的要求,重点围绕“七个一”目标,开展“点对点、一帮一”服务企业活动。五是落实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全市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未达到起征点的个体经营户减免税收政策,先后为燕京啤酒公司、华明浆粕公司等企业办理国产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等各种税费减免的报批手续,取消纳税人所有办证费、资料费、培训费以及进厅缴税的刷卡费。六是开通征缴网络。对信誉好、规模大的企业安装自助申报系统,推行网络申报方式;通过建立“集中征收、网络划缴、日清日结、直达国库”的征缴机制,实现所有征收机关、所有税费种、所有商业银行、所有行业的全覆盖,使纳税人享受网络带来的方便和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