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委组织部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精神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紧紧围绕建设“模范部门”和“过硬队伍”的目标,结合实际,坚持“四抓四化”,进一步强化自身建设,增强组工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是抓学习,力求队伍专业化。在部机关和组工干部中大力开展以学习基本理论、基本业务、基本技能,增强理论素养、业务素质、实践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增”活动。科学安排学习内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每月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分别为党性修养锤炼月、理论素质提升月、先进典型引导月、廉政警示教育月、业务知识强化月、技能水平提高月,根据主题内容,通过集中学、请人讲、现场看等方式开展学习,不断提高组工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组织开展以“工作安排当部长,增强科学决策、谋划全局的能力;理论学习当老师,增强统筹协调、语言表达的能力;绩效评价当群众,增强为民办事、服务群众的能力”为主要内容的“角色模拟”活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去年以来,共组织集中学习38场次,举办11期“组工讲坛”,组织机关干部到江浙等地学习考察党建工作,到红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选调4名组工干部参加省、市、县党校培训,选派2名干部到省委组织部跟班学习。在部机关深入开展“我参与、我奉献、我承诺”活动,广大组工干部结合岗位特点和本职工作实际,提出承诺事项,明确承诺内容,部领导亲自点评,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帮助修改完善。活动开展以来,共有22名组工干部先后进行了承诺,并积极将承诺事项转化为实际行动。建立健全考学评学制度、基层专题调研制度、学习成果交流制度等,形成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好风气。

       二是抓调研,确保决策科学化。健全组工干部全员调研制度,完善组工信息、调研和宣传工作考核办法。围绕组织工作重点,拟定调研课题,组织组工干部深入开展调研活动,积极促进调研成果的转化,为组织工作创新提供不竭动力。深入推进组织部长下基层和“每月一访”活动,建立了组工干部联系乡镇、村、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制度、组工干部结对联系贫困户等制度,每名部长联系2-3个乡镇,每名组工干部联系1个村或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1个贫困户,组工干部每月至少下基层1-2次。目前,全体组工干部均深入各自联系点6次以上,帮助联系点解决实际困难30余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27件。建立群众来访工作制度、限时办结工作制度等,坚持迎群众进门一怀热茶、顺群众情绪一声安慰、听群众问题一张笑脸、记群众反映一本笔记、办群众事情一个结果,限时处理群众来访。今年先后接待前来咨询、办事、上访的群众20多人(次),受理涉及组织工作的群众信访事项5起,办结率和停访息诉率均达到了100%,得到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是抓创新,体现工作特色化。对创新工作实行项目管理,年初由科室申报、部长办公会审定后纳入项目库,由分管部长牵头负责,科室具体承担,平时加强督办,年终组织评审,激发组工干部抓创新、重落实、争一流的工作热情,推出一批具有保康特色、深受基层欢迎、有一定影响的组织工作品牌。建立的干部信息十公开制度经验做法在中组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情况交流》上刊载,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全国性会议上点名推广保康经验。建立的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制度,在全省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上交流。乡镇党委换届“三评一考五不提名”办法,入选中组部编印的《乡镇党委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00例》。集体经济推行的“五种模式”作为案例制成学习光碟在全省推广。城乡人才互助行动的经验和做法得到省市充分肯定,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人才工作重点创新项目二类资助奖。

       四是抓考评,实现绩效最优化。建立组工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度,干部个人全面准确进行记录,机关建立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台账,实行一人一卡,重点对干部履行职责、学习培训、工作创新、团结互助、挂点帮扶和失误责任追究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考核管理。推行岗位目标管理,对机关科室和乡镇组织委员实行量化百分考评,年底硬帐硬结。强化履行职责,在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工作职能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室例会、限时办结、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等制度,每周五各科室分别召开科室例会,总结本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下一周工作,并认真填写《工作进展情况统计表》,明确各项工作完成时限,使各项工作明确到人,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通过强化考评,优化工作绩效,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组工干部形象,着力打造过硬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