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城市委积极探索建立“先优奖励基金、创业发展基金、爱心互助基金”三类基金,多方筹集,分类管理,合理使用,充分发挥激励、帮扶、关怀作用,推动了党内帮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一、建立“先优奖励基金”,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
全市通过“两代表一委员”评议、镇(办事处)推荐、常委会票决等程序,连续五年开展各类先进典型和优秀个人评选活动,市财政每年安排约500万元资金奖励先进。一是奖励“十佳”村支书。给予10名政治素质好、工作作风实、带富能力强、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村支书,每人5000元奖励。二是奖励发展集体经济“十佳”村。在对新进入5万元以上村各奖励1万元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村集体收入增长的数额、幅度、稳定性等指标,确定发展集体经济“十佳”村,奖励所在村的支部书记各5000元。三是奖励服务项目建设先进单位和个人。对工作进度快、超额完成所承办的全市重点工作项目的单位,每个项目奖励2000元;对各类示范窗口和服务标兵给予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奖励;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向上争取资金、服务企业成长等方面有功的单位,给予2万元至30万元不等的奖励。通过这些奖励措施,有效激发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争先进位的热情。
二、建立“创业发展基金”,支持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
为破解农村党组织和党员创业难题,市财政共安排18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农村产业发展。一是支持村党组织创业。市财政安排100万元,对村党组织创办、领办的各类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在争取国家项目补贴、打造质量标准与认证、拓展营销网络等方面给予扶持,并提供税收优惠和贷款贴息。二是支持党员大户创业。市财政安排50万元党员创业扶持资金,经过“个人申请、村党组织推荐、镇(办事处)党委考察、项目部门论证、组织部门审核、结果公示”的程序,为每户提供3-5万元无息创业扶助金,重点支持党员创办农业产业基地,实行滚动扶持、循环使用。三是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市财政每年预算30万元,对纳入省“扬帆计划”和带动力强的项目,提供5万元贷款担保和财政贴息,探索出了“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资金入股”、“技术顾问+基地+大学生村官”等创业模式,提高了大学生“村官”创业成功率。目前,全市共产生了蔬菜产业龙头杜岗村、养鸭大户任玉保、大学生村官李闯等一大批农村创业明星,有力带动了群众增收致富。
三、建立“爱心互助基金”,保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事创业
采取财政和部门支持、党员和党组织捐助、企业和社会赞助、上级党组织划拨和市管党费补助等五种办法,设立党员爱心互助基金,完善党内关爱帮扶长效机制。一是关爱困难党员和老党员。整合总工会、民政、卫生、人力资源等部门资源,探索建立110个“爱心超市”和230家“爱心医院”,全市1600多名困难党员凭“爱心红卡”,每年享受200元购物补贴和200元医疗补贴,免费领取捐赠衣物,开通了困难党员在购物、就医、办事等方面的“绿色通道”。为党龄满50年、无固定收入的农村老党员,按照每一年党龄一元钱的标准,按月给予补助。二是保障农村副职干部和离职干部待遇。对任职满10年的离任主职干部和副职干部每年分别补贴1000元和600元;为任职15年以上的村副职干部每年补贴400元,15年以下的每年补贴300元。三是帮扶受灾党组织和党员。对遭受自然灾害和突发变故的党组织和党员,及时下拨党费进行援助,解决受灾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通过以上措施,让困难党员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也增强了村干部的归属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