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宜城市委党校深入推进机关制度建设,完善领导机制,立足于着眼系统性、突出科学性、讲求实用性、追求创新性“四性”原则,该校初步形成了校委职责职权、校委议事决策规则、校委基本工作制度、校委探索实践制度、校委会议事决策工作流程等五个母项二十五个子项的工作制度体系,强有力地推进了党校各项工作的科学良性发展。 统筹谋划 着眼系统性该校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为指导,统筹全局,放开思维,放远思想,放阔思路,科学谋划,全方位推进党校领导班子制度建设。一是在谋划班子制度建设中讲民主、聚民智、听民意。校委专门制作制度建设意见表,发放到每个科室,充分听取全体教职工的对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意见。校委多次召开领导班子制度建设专题座谈会,鼓励参会教职工踊跃发言,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此外,校委还邀请本单位离退休和改非老同志座谈,虚心听取他们的想法。二是在谋划班子制度建设中求全面、求多元、求完善。今年以来,该校将领导班子相关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结合全体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在校委会的职责分工上,进一步强化和完善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基本职责,对常务副校长的工作进行了再细化,同时进一步增强各分管领导工作职责的针对性,有效地避免了职能交叉、推诿扯皮等现象。为保证制度的系统全面,在完善原有十项制度的基础上又新增加了“三重一大”制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治庸问责制度、重要工作督办落实制度等五项基本工作制度,确保了制度的系统全面。三是在谋划领导班子制度建设中重结构、重合理、重规范。在领导班子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强调制度的系统性,既追求全面,又注重结构。在综合分析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地调整了制度结构,保证了领导班子制度的连贯性和有序性。从职权职责制度、议事决策制度、基本工作制度、实践探索制度几个大的方面规范了校委领导班子制度体系。校委班子成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能在制度中找到相应的依据和答案,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从而使校委班子成员“人人负责不溜号、执行制度不走调、工作起来不乱套”的务实高效的工作格局,更好地在教职工和学员中树形象、作表率、争先进。 缜密论证 突出科学性系统性与科学性是内部制度建设的一对孪生兄弟。离开系统性,科学性就失去其存在的基础;离开科学性,系统性也终将是无水之源。在领导班子制度建设中,该校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一是多方借鉴。该校成立工作专班,组织考察了应城、钟祥等七家县市党校,充分学习兄弟党校在班子制度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校委班子内部制度。二是科学论证。该校校委多次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研究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初稿,反复论证修改,并多次与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力求制定的制度的科学完整。三是修订完善。该校采取发送征求意见函、电话问询、网上公示等形式,多方征求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制度反复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制度的严密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规范运作 讲求实用性对于制度建设,系统性是前提,科学性是根本,实用性则是基本要求。为了保证制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该校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强化“零障碍”设计,让制度简易便行。注重从源头上解决好制度“能不能执行、怎么贯彻执行、不执行怎么办”等问题,在制度设计上尽量细化和量化。同时文字表述简洁通俗、一看就懂,便于操作执行。二是强化考核机制,让制度发挥激励作用。将每项制度都量化为具体的数字指标,同时依据具体指标,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制度,从而有效避免了考核制度笼统化和考核缺乏具体依据的现象。按照目标责任考核制度的基本要求,校委定期对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科学考核,及时将考核结果上报上级相关部门,作为个人奖惩的重要依据。另外,及时将领导班子制度执行情况和考核结果进行公开通报,接受多方监督。三是强化监督制度,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制定了党务公开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等,将领导班子内部制度作为党务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邮箱,及时受理校内外人员对领导班子执行制度情况的反映。定期邀请领导干部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专题评议,确保制度执行不走样。 解放思想 追求创新性在建立制度落实制度的基础上,宜城党校人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在今年在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交流谈心制度、治庸问责制度、联系群众制度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出了一项新制度---常态化开展“三下基层”制度。一是校委成员下基层调研每月不少于4次,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声音,掌握翔实、客观的第一手资料,增强教学及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校委成员引导主体班学员下基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采取“定课题、走基层、看实地”等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每个校委会成员都要撰写一篇3000字左右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价值的调查报告供市领导参考。三是校委成员下基层讲党课每月不少于一次。全体校委成员积极参与“流动党校”培训,党校课堂不仅“进市委中心组、进机关、进乡镇”,而且“进村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真正做到了党校课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基层。“流动党校”每年开展培训50多场(次),培训基层党员干部2000多人次,一大批优秀村官和基层党员经过“流动党校”的培训成为产业带头人和行业领军人。在执行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基础上,该校又探索出了一项新的学习措施---“四定” 学习制度,即定时间、定科目、定笔记、定奖惩。规定每人每年学习时间不少于60天;科目不少于68个专题;笔记不少于5万字,经考核达到要求的每人奖500元;达不到要求的扣发200元津贴。该措施更加激发了党校全体教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职工政治理论素质和政策水平,一个学习型党校正在逐步打造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