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供销社创新思维方式,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把虚功做实,把粗活做细,把小事做大,把亮点拔亮,把激情点燃,全力打造机关党建服务“三农”的新引擎,让供销合作社机关党员成为连接城乡、贴近农民的热心人。2012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实现商品购销总额160亿元,比同期增长39%;实现利润3850万元,比同期上升79%;基层社利润总额346万元,跃居全省第一位,比同期增长30%,创下历史新高;实现所有者权益41000万元,比同期增长15%。连续五年荣获湖北省供销社系统综合业绩考核特等奖。2012年7月,被国家人社部、全国供销总社授予“全国供销社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一、创新“硬行任务”的思维方式,把虚功做实。近年来,市社党组坚持把党建“虚功”实做,紧紧抓住学习型党组、创新型党员关键环节,练就“软功夫”,换来“硬效果”。针对部分党员存在“只要安分守纪就行,先锋模范作用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党组一班人通过深层次调查研究发现,发挥供销社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再现供销社人的“扁担精神”和“背篓精神”,只有从班子自身建设抓起,只有通过一定的形式和载体表现出来,才能使无形为有形,才能将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因此,着力在“三抓”上求实效:一抓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实。始终把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文件精神的重要抓手,明确各基层党支部书记为单位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要领导实行“一岗双责”,既对经济工作负责,又对党建工作负责。二抓夯实党务工作基础。完成每月20日党课“必学教材”的学习任务,这毋庸置疑,如何活化教学效果,让“小堡垒”富有生机与活力,党员精神状态显得朝气蓬勃?他们将机关党员和基层党支部书记带到西柏坡、延安等地参观学习,把党课上到接受教育现场,党员们心灵得到震撼,纯洁性得到增强。三抓服务中心工作。近年来,充分发挥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建设、拆迁、进村入户、支部联建、服务社区、党建联建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其中一条重要的因素是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党员服务意识在提高,能力在增强。
二、创新“树立典型”的思维方式,把小事做大。改革改制后的供销合作社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大胆探索,树立典型,把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做大,是他们近年来得出来的一条重要结论。这样,可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着力树立三种典型:一抓项目建设的典型。鼓励党员同志冲锋陷阵在经济建设最前沿,着力加强了供销商贸大厦资产项目的督办,正在运作的新合作襄阳物流配送中心、襄阳供销产业园、襄阳国储棉库、湖北农家富农资经营公司和银基棉业有限公司的党员同志,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宁愿吃遍苦头,也要新上几个像样的项目,为襄阳经济建设出力流汗,让身边的老百姓一眼就认出你是一名共产党员。二抓服务“三农”的典型。将保康县、谷城县作为全市振兴县级供销社试点;将保康县荆山锦有机茶专业合作社、谷城供销何湾九龙龙虾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宜城市国庆养牛专业合作社、襄阳市襄州区福驿康盛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四个专业合作社列入省供销社示范专业合作社范围。每个专业合作社将连续三年得到省财政资金扶持,今年4个专业合作社8万元扶持资金已到位。三抓无私奉献的典型。让系统支部和党员学有榜样,赶超有对标。市供销幼儿园老师李巧丽被授予襄阳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2年李巧丽从武昌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在襄阳市供销幼儿园工作,担任班主任20多年。她所教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还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上小学后很多孩子都成为班上优秀的班干部。市内多家小学的老师对供销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啧啧称赞,许多家长也慕名而来,有的甚至找园长直接点名要到李巧丽班上。她的默默耕耘赢得了领导、同志和家长们的信赖与肯定。
三、创新“常抓常新”的思维方式,把亮点拨亮。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市直机关工委的要求,突出创先争优主题,以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创造一流业绩为目标,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教育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竟争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供销社系统党建常抓常新的一个新亮点。2012年5月20日至27日,由市供销社主要领导带队,组成了以各县(市)区供销社、部分市直单位和市社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共计17人参加的考察组,赴山东临沂、江苏盐城、浙江嘉兴、绍兴及省内武汉、鄂州、十堰等地供销社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行程近4000公里,学习先进典型23个。深切感受先进供销社敢于创业、精于创业的崭新思维、超前思维和宏大气魄,深刻感受他们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加快发展等方面的观念之新、势头之猛、活力之强、变化之巨,切身感受供销社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和丰硕成果,在考察中学习经验,开阔视野,找出差距,明确方向,把党课上到考察单位,党员同志既受教育,又开了眼界。征迁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单位个人切身利益,处理起来难度大,矛盾多,见效慢,对此,襄州区社党委高度重视,成立专班,明确责任;注重宣传,及时沟通,强化配合;注重方法,主动出击,稳步推进。在党委高度重视下,在区社征迁专班共同努力下,他们把“党日”活动设在拆迁现场,机关全体党员发扬吃苦在前,连续作战的作风,日夜为征迁户服务,诚心感动了18户征迁户,2012年顺利拆除了原区社办公楼及住宅楼,为滨江滨河改造项目的全面推进做出了牺牲和贡献,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群众的好评。
四、创新“安营扎寨”的思维方式,把粗活做细。如何让改制单位的党员重新有“家”的温暖,让流动党员不再“流浪”?市社党组一直重视这个问题,原来下属单位果品干菜公司、农资公司、日杂公司、茶麻公司、供销储运公司、回收公司因改革改制,这些单位的党组织设置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有些单位的党员组织关系已经转到了新单位,但仍有32名党员没有找到“新家”,个别党员有一段时期没有参加组织生活。针对这一情况,作为“娘家人”,他们主动与这部分党员取得了联系,通过登门走访、电话联系、书信接触等方式,摸清了所有流动党员的去向和思想动态,设法帮助他们在上海、北京、武汉和本市等地打工单位和住所所在地建立了“新家”。目前,这32名流动党员已全部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五、创新“被动应付”的思维方式,把激情点燃。做好日常机关党建工作,采取“被动应付”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只有不断接受党的新理论、新知识的熏陶,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言行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为人民服务的激情才能点燃。对于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党建工作而言,服务“三农”是每个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想要干好工作还应点燃三种激情,即思想政治领先、岗位技能领先、工作业绩领先,将党员先进性变成赤诚奉献的“起跳板”。市棉花中转库党总支申请成立了3个支部,即“在职职工党支部”、“内退职工党支部”、“退休职工党支部”,并选举任命了3个支部的成员。改变过去由支部发“号令”,党员“照葫芦画瓢”的被动应付模式,鼓励党员自由组合成多个“小堡垒”。通过党支部和党员沟通,使他们了解改革改制工作,了解企业的财务、业务情况,并及时向党总支反馈,妥善解决各类思想问题,维护了单位的稳定。市供销幼儿园党支部,先后投入了20 多万元资金用于最佳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使园容园貌、硬件设施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善。并努力营造优美的育人环境,对幼儿园教学楼外墙、楼道请专业人士进行了设计和喷绘,园所的走廊、活动室、楼梯的每一个空间和角落里,都有幼儿参与设计并挂上自己的作品,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获得身心发展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