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换届后,保康县委着眼于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依法行政能力、服务群众能力、自我免疫能力,不断完善学习培训、民主决策、干部选任、作风建设、廉政建设等制度,深入推进领导班子内部制度建设,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一是完善学习培训制度,着力提高领导班子政策理论水平。以建设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目标,建立完善形成集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干部学习培训制度体系。立足于“学透”,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建立完善了中心组理论学习考勤、考核、通报、实践调研、读书笔记调阅、成果转化等制度,推动了党委中心组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带动了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立足于“学精”,完善专题班研讨制度。紧密结合保康实际,以激活创新思维、破解发展难题为突破口,探索制定《<荆山讲堂>学习制度》,开办专家讲坛、发展论坛、先锋讲坛、人才论坛、时事讲坛,定期邀请中国工程院、省、市专家教授现场授课,就旅游兴县战略、磷化工产业、特色农业等开设讲座,增强了学习培训的针对性,受到全县干部的广泛欢迎。立足于“学实”,完善主体班培训制度。建立完善分类施训、领导跟班、全程监督、学分管理、激励约束、质量评估等培训制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创新方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在宜昌举办了招商引资培训班。丰富形式,综合运用实地调研、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实践锻炼等措施,对43名30岁以下、第一学历全日制大学本科以上的年轻干部进行集中培训培养,收到空前效果。

       二是完善民主决策制度,着力提高领导班子依法行政能力。以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为目标,不断健全完善决策规则和程序,形成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统筹兼顾、高效务实的决策制度体系。着眼“决策前”,健全决策听证咨询机制。建立健全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等制度,做好重大问题前瞻性、对策性研究,广泛听取党员、群众、基层干部意见和建议,发挥咨询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群众参与、干部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机制,提高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着眼“决策中”,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修订了《县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党委(党组)议事规则》,健全领导班子运行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合力。新建《县委全委会工作制度》,定期听取并审议常委会及各级领导班子工作报告,凡属贯彻上级重大决策和部署、事关全局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由县委全委会研究后作出决定,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着眼“决策后”,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决策跟踪和反馈机制,对决策实施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信息反馈,发现失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建立决策失误纠错改正责任制,明确纠错改正的责任主体,落实纠错改正的责任,对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坚决制止和纠正;按照“谁决策、谁负责”原则,制定责任认定规则,完善责任追究程序、健全处罚体系、强化责任追究主体作用,对因违反决策程序给国家和群众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部门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三是完善干部选任制度,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以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功能为目标,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科学规范、监督有力的干部选任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干部选任制度,在“选”上拓民主。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考察承诺和责任制等制度,修订《中层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办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才遴选的质量。2012年,全县首次面向全国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上拓新路。探索建立干部量化考察制度,建立推行干部全员述评等制度,修订完善实绩考核办法,极大调动了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涌现出孙开林、周全意、熊忠元等一批先进典型。进一步完善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在“管”上加力度。健全完善谈心谈话、经济责任审计、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建立推行干部日常表现记实制度,探索制订《拟提拔任用干部“两公开两承诺”办法》,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四是完善作风建设制度,着力提高领导班子服务群众能力。以强化执行为重点,以提升效能为目标,建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继承传统、大胆创新的作风建设制度体系。围绕服务,建立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长效机制。以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禁令、市委二十一条意见”为契机,深入开展“三万”、“五联”、“三查一促”等活动,出台《调查研究和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大力倡导和坚持“一线工作法”,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弘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围绕落实,建立督查督办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治庸问责活动,出台《保康县党政机关治庸问责暂行办法》,制定《决策事项督办落实制度》,落实“顺向负责、逆向问责”的责任追究机制,实行时间倒逼进度、任务倒逼机制、基层倒逼领导的“倒逼追办机制”,使责任环环相扣,压力层层传递,从领导到一般干部深感“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促进了干部改进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围绕提效,建立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深入推进“迎创”、“学创”活动,努力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常态化、长效化,以湖北远安、河南西峡等先进为标杆,以创新发展理念、提升发展定位、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路径、革新发展机制为重点,制定了《对标管理办法》,引导和激励全县各级各部门创一流、争先进、赶标杆,激发广大干部“先”、“优”意识和“争”、“创”动力,加快推进了“都市襄阳后花园、绿色襄阳示范区”建设步伐。2012年,县域经济29项指标有8项进入全省前十位,速度指标总体评价居全省第二位,综合排名三年进位20位,创造了一个贫困山区县的奇迹。

       五是完善廉政建设制度,着力提高领导班子自我免疫能力。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早预防,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健全干部任前廉政考试、廉政承诺、廉政鉴定、廉政谈话等制度,牢固树立廉洁从政理念。建立廉情信息收集、分析、结果运用制度,全面提高对各类腐败行为的防控和预警能力。深入排查廉政风险节点,实行分级监控,完善防控机制。重监督,完善廉政监督机制。完善党内监督,加强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监督网络,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推行“三重一大”廉政监督员制度,完善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推行廉政食堂制度,完善公务车辆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公务接待和公务用车管理,有效治理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和公车私用、私驾行为。严惩处,完善案件查办机制。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健全《纪检监察工作制度》,完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