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抓住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民生中的关键问题,扎实推进,重点突破,取得了良好成效。围绕经济转型突破,服务发展。保康县围绕打造都市襄阳后花园,建设绿色襄阳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深入推进“一主两翼”产业结构大调整,将产业主体由磷化工业调整为生态旅游产业,走旅游立县之路,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在招商引资方面,从全县各单位中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八大招商组,赴“珠三角”、“长三角”、“中三角”、“环渤海”等为重点区域开展长期驻点招商,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在项目建设方面,充分发挥项目集中开工优势,3月19日,组织荆山鑫发石材开发项目、帝豪药材加工项目、城市天然气项目、城南综合物流中心项目、马桥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等五大重点项目联合开工,4月27日,又组织寿尔康蓝莓深加工、官山蓝莓会所、尧治河楚翁泉酒业整体搬迁、高速旅游汽车客运站等4个项目联合开工,形成了强势发展气场。同时,扎实做好项目服务工作,促进项目早落地、早投产。今年来,该县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46.23亿元;新开工项目20个,总投资32.4亿元;新投产项目13个,总投资10.45亿元。 围绕壮大集体经济,服务基层。在全县范围内创新开展“强村带弱村、共建小康村”活动,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联”的原则,采取“1+1”、“1+X”的方式,安排一定数量的强村和弱村进行结对共建,引导强村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采取股份合作、合伙经营的方式,带动弱村盘活土地、山场等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对产业、资源、市场等要素进行重组,实现强弱村间优势互补,对区域内产业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共同发展。工作开展以来,已有47个强村和53个弱村签订双方承诺书实现结对共建,目前初步确定帮扶物资合计50余万元,达成共建项目147个。 围绕办实事解难题,服务民生。以群众的困难和需求为导向,着力改善民生。一方面,下大力气解决一批群众密切关注的重点民生问题。该县在年初下发了《关于2013年办好十件实事的决定》,明确了任务目标和责任单位,由县长亲自督办,实行“半年一考核、年底结硬帐”的考核模式,确保年内全面落实。4月28日,保康县城区首条公交线路开通,首批6辆公交车投入营运,城区交通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一方面,深入一线对困难群众实行“点对点”帮扶。深入推进“五联”、解“八难”等活动,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民情、问民需、解民忧,对困难群众实行挂钩帮扶,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包保解决,让群众得到看得见的实惠。截至目前,全县800余名领导干部共走访慰问群众6200余户,收集民情信息11500余份,帮助解决实际困难375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