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樊吉源纺织有限公司是经改制成立的非公有制企业。企业改制以来,公司始终把党建工作同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使企业在改制、改革和转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企业经济实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改制前处于半停产状态的困难企业,一跃成为全区非公有制企业中的骨干企业。

     
  抓基础,将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

     2007年6月23日,为保质保量完成一批订单,公司的40名党员放弃休息,加班加点。一名党员自豪的说:“我是党员,走到哪里,党徽就在哪里闪光!”
   

  企业性质无论怎么变化,党的建设丝毫不能放松。2001年,公司推行民营化,主动向区经贸局党组和区委组织部提出书面申请,将公司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下设行管、生产两个党支部,为开展经常性党建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2005年9月,公司在推进内部改革进程中,因多种原因导致一场风波,被迫停产两个多月,却没有一名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参与上访和围堵大门行为。党总支“一班人”和工会主席顶着巨大压力正常工作,研究对策解决问题,从多方面化解员工与企业的矛盾,从而使改制过程中累积多年的遗留问题―一得到妥善解决,为企业谋求新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综合纺织市场形势的发展,经董事会、党总支和工会三方集体研究,报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公司在2006年实施搬迁转产,由过去织布改为纺纱。在新厂投产的同时,经请示区经贸局党组,将原有的两个基层支部增加到四个,把党支部建到车间,党支部书记一次配备到位,作到党建工作与经济指标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同奖惩,以此确保党建工作充分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


  抓保障,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由于企业转产,部分过去的有职党员暂时没有了职务而成为无职党员,影响了党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作用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公司党总支主动与董事会、工会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对此类党员实行保护性管理,即不论其从事何种工作,公司均将其作为骨干储备,并落实经济待遇,将一般党员与车间班组长享受同等职务津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现状的改变,需从社会上聘请一大批管理干部和技术工人,为了“对党员高看一眼”,在外聘员工时强调“双登记”,在签定劳务合同时登记政治面貌,不仅使每个党员一进厂就能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党员自身的荣誉感、责任感,同时有效杜绝“空挂党员”和“口袋党员”现象。现已有10名外聘员工陆续将党组织关系迁入公司。
   

  与此同时,公司党总支还深入开展“三推”活动,即“推荐下岗职工党员和党务工作者到企业就业、推荐企业优秀员工入党、推荐企业优秀党员进入管理层”,彰显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秦爽和张修丽两位同志一位是业务骨干、一位是企业办公室主任,业务和组织能力都很强,在党总支的培养下,两人都入了党。如今,秦爽已经成长为企业主管财务的副总;张修丽则成长为企业工会主席。


  抓共建,积极为企业发展服务
   

  在和谐企业建设过程中,公司党总支与工会密切配合,针对各自的工作特点开展工作。党务工作侧重于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的矛盾和意见。工会工作的重点是关心员工的切身利益,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有了明确的分工,使党建、工会工作在公司开展得有声有色有成效,既形成了劳企和谐的局面,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真正实现了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员工们都说,吉源公司就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安心工作,和睦相处。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今年预计可完成销售收入3000万元,实现利税2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