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16:15,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刘老石,中国人民大学赴芍药村支农队队长学生代表曾利华做客中国共产党新闻先锋论坛以“新农村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嘉宾和主持人在访谈现场  点击观看视频

嘉宾简介:

  

王文忠,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支部书记。
  1969年至1974年在芍药村上小学;
  1974年至1976年在金子中学就读;
  1976年至1978年在大营中学就读高中,毕业后参加生产队;197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
  1984年10月13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4年退役后,开始在大营星火皮毛货栈经营皮毛;
  1995年前往北京雅宝路经营裘皮生意;
  2007年9月21日回家乡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任支部书记。

  刘老石(刘相波),在湖南师范大学的哲学硕士,2002.3�D2004.9,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工作,编辑记者,同时负责大学生支农调研项目和湖北房县种子培训项目,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项目部主任,国仁绿色联盟秘书长,2007年被评为2006年最具行动能力三农人物。著有论文《文化三十年》《农村精神贫困与大学生参与》。

  曾利华,2005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2007年7月�D�D2008年6月休学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第三次“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2007年参与北京暑假骑行支农队,前后花15天从北京骑自行车至山东省济市渔台县。2008年寒假以队长的身份,带领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六支支农队之一的芍药村队开展支农活动。

  访谈全文:

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要从农村做起,中央的举措深得民心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参加人民网嘉宾访谈。2008年1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支农工作队一行十四人,来到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开展调研活动,探讨新农村建设问题。近期,媒体关于芍药村、关于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的报道较多,网友也较为关注,一是因为芍药村在王文忠书记的带领下,五个来月的时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二是因为王文忠书记的另一身份�D�D亿万富豪。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王文忠书记和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刘老石,中国人民大学赴芍药村支农队队长学生代表曾利华,作客中国共产党先锋论坛。以“新农村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大家积极参与!首先,请三位来宾向网友打个招呼。

  
[王文忠]:各位大家好,我是芍药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忠。

  
[刘老石]:各位网友好,我是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的刘老石,从2000年开始一直和大学生一起到全国各地做农村支农工作。

  
[曾利华]:大家好,我是曾利华,我是2005级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07年的8月到2008年8月参与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人才培养计划,休学参加。

  
[主持人]:2007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在农业,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基础脆弱。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2008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做了重要部署。请刘老石先生就中央精神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刘老石]: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战略决策,它将决定我们未来很长时间内的政策走向,从几个角度我们来看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转变。

  
[刘老石]:第一,从农村来看,其实是一种解决农村根本问题的一个善政,从根本上解决我们农民长期以来的隐性问题。第二,是打开我们工业消费品的市场,是解决工业问题的重要角色。第三,也是在为我们城市解决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城乡关系相互之间配合的并不是很好,主要的问题是城市帮不上农村、农村帮不上城市,在此之下,新农村建设要根本性地解决城乡工农的问题,所以是非常大的举措,也是深得民心的举措。

  
[主持人]:谢谢刘老石先生的发言。

  
[主持人]:王书记,你作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此又做何理解?

  
[王文忠]:党的十七大召开以来,全国各地一直到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大家都看到大好的形势。胡锦涛总书记给我们提到了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我认为最关键要从农村做起,并且从2004年到2008年我们国家一号文件都提到了关注“三农”、关注“民生”,号召我们各级政府、各级领导,把农民基本的生活、医疗、学习、社会保障都提到了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

  
[王文忠]:所以在这种大好形势下,我也走到了基层第一线,为我们新农村的建设出点力,这对增强国家民族进步、农民和谐发展都有很重大的意义。

  
[主持人]:2008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支农工作队专门就新农村的建设问题来到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进行调研,下面请曾利华对调研情况进行一下回顾。

  
[曾利华]:那次我们去了七天半,前两天我们是重点的入户调研,之后几天是通过组织一些文化方面、包括精神方面的活动,比如评选时尚儿媳妇、建立文艺队、广播站,跟大家一起扭秧歌、带操跑步等等一种交流,做一些活动。主要的目的有两点:

  
[曾利华]:第一,跟芍药村的村民建立比较好的关系。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咱们的村民意识到芍药村的建设与每个人都有关系,这是一个主体意识,并且所有的人都应该团结在一起,共同往前走,只有大家团结在一起,才能够把芍药村比较早的带上小康之路,相当于给他们做一个打气的工作。

  
[主持人]: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很早以前就推行了大学生“三支一扶”工作,想请问刘老师,对“三支一扶”的工作怎么看?

  
[刘老石]:现在大学有很多下乡支农活动,比如“三支一扶”,我们这边做的是大学生支农。大家已经看到了趋势,大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总体来说,我们是持非常积极、乐观的态度,评价都很好。为什么呢?新农村建设有四句话:第一,新农村建设是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支持、大学生先导,大学生起到的是先导作用,因为现在看来,要求整个社会普遍支持农村条件看起来不具备,至少大家在潜在意识上还没有提上议事日程来。谁来做这件事呢?有热血、有知识、有爱心的大学生应该承担起先导的责任来,所以对他们的评价是非常积极的。

  
[刘老石]:但是话说回来,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大学生支农的事情,我们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如果定位不准的话,最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做的事情很少,怎么定位呢?我们来看,大学生没有钱、没有人脉,甚至连体力都不行,如果把这些大学生志愿者推到农村去做村官,让他们做这些事情,其实就是既浪费了他们的热情,效果也不会好。他们的优势在于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良好的文化优势。现在新农村建设核心的东西,除了要修路、除了要给钱,关键的问题还在于人的转变,人的转变方面一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第二是思想要进行转变,这两方面恰恰是大学生能干的,所以大学生支农、大学生村官下乡定位应该定位在组织和文化上,其他的方面可以做,但是尽可能避开,这样能发挥大学生的优势,这是我的看法。

  
嘉宾枣强县大营镇芍药村支部书记王文忠

  新农村建设关键的问题是人的转变,人要团结起来

  [主持人]:谢谢您。从你们跟网友交谈过程中,我们也感觉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任务非常艰巨,靠哪一个人做也不可能完成,只有全民的努力才能推进新农村的建设。这里有一个问题王书记,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推动农村建设发展的代表,您在2007年9月为什么选择抛下北京的巨大家业,回家去当一名村支书?

  
[王文忠]:应该是一种回到家乡报恩的心,这是首要根本的东西。我以前是一个退伍军人,在部队上也接受了党和国家那么多年的培养教育,后来赶上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自己从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农民,走向城市,成为一个农民企业家,但是自己富了,自己的生活条件提高了,我要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百姓和农民,我们的家乡还贫困,百姓的生活还在贫困线上挣扎,心里感觉非常不安,我感觉这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我自己回到家乡也是一个机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回到了我们的家乡,尽自己的力量把农村的基础面貌改变,改变基础设施,改变老百姓的生活基础,最根本的为老百姓解决眼前的困难。

  
[主持人]:谢谢王书记,从您上任到现在已经有5个多月的时间了,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当时王书记已经带领他们的党支部班子在村内做工作做了四个多月了,我想请问曾利华,当时你们下去的时候看到了什么样的变化?

  
[曾利华]:在说变化之前,向大家展示一组图片。这是9月份拍的一张照片,是他们村的旧貌,大家看到路是坑坑洼洼,而且是有积水,如果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一些图片,现在这块已经修了非常宽的马路,四通八达,变化非常大,马路修了一万多米,井水也打好了,规划还是很大的。

  
[刘老石]:回来以后发现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人特别积极,有朝气。

  
[曾利华]:对,我也去过八、九个村子,在芍药村一个特别大的感触就是,相对其他地方来说,当地的村民那种热情、团结特别明显,并且大家意识到必须要全村人共同努力才能够把村子建好,而且每个人都知道有自己的责任,凝聚力非常强。

  
[主持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硬件建设也很重要,村民素质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网友给刘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作为一名长期致力于大学生“三支一扶”的工作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你认为单搞硬件设施就行了吗?

  
[刘老石]:当然不行,我认为有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央要给钱,第二句话农民要抱团,团结组织起来。第三句话设施要修好。第四句话就是餐饮要提高。中央是来自天上的雨,但是下面要有人,天上下馅饼,下面的人得拿盘子接着,盘子是什么?盘子就是农民的组织,农民要抱起团来,天上掉了馅饼,下面的人不接,馅饼就掉在了地上,所以关键的问题不在于钱,不在于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和上面给的政策非常重要,这个毋庸置疑,但是核心的问题、关键的问题是人的转变,人要团结起来。所以中国有一句老话说的非常好,叫扶人先扶志,只要我们有了志气了外面的因素就会起作用,如果我们不想改变,外面有千百个有利因素,对于我们来说那个东西也是别人的。

  
[刘老石]:有个非常尴尬的现象,我在陕北支农的时候看到的尴尬的现象,当地的干部邀请了一些农民来做培训,培训完了之后临走的时候,有的农民骑着摩托车来的,跟干部说我摩托车的油钱给我报了,当时我听到这个事以后感到极其不可思议。下午在讲课的时候,我跟农民说,如果我是干部,我会说一句话,你爱来不来。如果把农民的工作做成靠着扶着,工作就不要做了。所以做工作的前提是扶人先扶志,只有村民的意识提高了,团结起来,我们工作才有意义。所以新农村建设核心的东西是人的转变。

 

嘉宾刘老石

富人回村当村官,村民与村官相互感化

  [主持人]:谢谢您。其实我们在芍药村采访的时候,也是亲眼目睹了芍药村的巨变,当我们在芍药村开采访座谈会的时候,枣强县委组织部长在听完村民讲话之后,总结了一句话:“王文忠的举动感化了村民,村民的行动感动了王文忠,他们是相互感化”。请问王书记,在你5个多月的村支书工作中,村民的哪些行动感动了你呢?

  
[王文忠]:首先村民的朴实和善良是第一个感动我的地方,第二村民他们看比较现实的利益,不管是政府哪个人,只要能给他们带来现实生活上的改变,精神面貌改变,生活富裕了、精神面貌开心了,就愿意无私地跟你走。

  [王文忠]:比如我回去前两个月,90%的时间都在搞基础建设,基础建设全是我们村的老百姓义务劳动做出来的,不管是修路还是种树打井,这种义务劳动没有一分钱的报酬,都是无私的奉献。他们认为你这个带头人回来了,切实为他们做事,切实为他们解决困难,帮助他们,他们就踏踏实实地朴实地跟着你走,也愿意跟着你走。这是老百姓最令我感动得一方面,特别是在义务劳动过程中,有70多岁的老人,并且身体还有病。昨天有一位记者在那儿采访,有一位老人70多了,腿是多年的老寒腿,下面穿一个大棉裤,我说你70多了怎么还干活?他说家里人都出去到镇上做生意去了,家里没人我出来了,能干多少是多少。这种精神也是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虽然老百姓可能不懂,不明白无私奉献什么意思,但是用实际行动体现出来对这个社会、对我们村的新农村建设,这是非常令我感动的。平时我的工作中也是如此,和我们的村民完完全全从思想、从心理、行动上都融为一体了,就像曾老师说的一样,我们村从老百姓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心情非常高昂,情绪非常高涨,只要哪个书记说做什么事干什么活,都愿意去做、去付出,这是我感受非常深的。

  
[主持人]:谢谢您。你们在芍药村的一言一行的确感动了所有的村民,也重新点燃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信心。但是外界有不少网友议论,富人做善事是作秀,王文忠也有其他目的,你们怎么面对这样的声音呢?

  [王文忠]:我不止一次听到这个话了,说富人做善事是做秀,我觉得这不管是错误理解也好还是自己的感想也好,我认为即便从富人做秀的角度去讲,也是为了让生活有困难的人得到帮助。我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的富人都来做这个秀,我们会有更多的穷人、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帮助,也为我们国家减轻很多的负担。

  [王文忠]:以前也有媒体、网友问过我,说你回来干,你是不是作秀,是不是有其他的目的,至于说目的肯定是有,做任何事没有目的就没有方向,但是我的目的是想通过我的努力、通过我的身体力行,让我们村、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我们一阶段的努力,能尽量达到生活富裕,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老有所得,让他们慢慢地脱离贫穷、贫困,我最大的愿望是让他们一样和我成为亿万富翁,那是我最大的心愿。

  
[主持人]:谢谢你王书记。我们在芍药村采访时,衡水市、枣强县包括大营镇村民都这样讲,王文忠当村支书完全是一种义举,在我国重庆、四川也先后出现了“富人回村当村官的现象”,现在大众将此事定义为“王文忠现象”,刘老石先生作为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总干事,您怎样看待王文忠现象?

  
[刘老石]:我们已经注意到这种现象了,而且现在看起来,富人回村帮村里搞建设的事情越来越多,类型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是积极的现象,值得支持和肯定。刚才说到作秀的事,如果大家都来做这个秀,全国人民都来做这个秀,我们农村就有救了。其实刚才我已经提到了,“新农村建设”需要几种力量的支持,仅靠政府不行,政府资源不够。要社会全力支持,社会支持其实来自富人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引导各种资源回流农村,这是非常必要的支持,在此之下,可能会导引出许多资源形成合力,这个对农村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是积极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富人回农村进行支持的现象背后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东西,比如我们原来看到山东的一篇报道,虽然我们的富人花了很多的精力搞自己家乡的建设,也建了很多的楼,盖了很多的别墅,但是村民住上别墅以后,不但不感激,反而埋怨我们的富人没有把别墅给他建好。当时我们看了以后心里也很寒,不管谁做了好事,即使不需要表扬,也不需要别人如此地来埋怨。所以我们分析这个现象以后,我们说对村的改变一定要和人的改变同时进行,不然,我们发现仅仅是路好了,仅仅是房子好了,村民不变,我们的农村还是旧农村,还不是新农村。

嘉宾曾利华

  抛家舍业当村支书只为用爱心回报社会

  [主持人]:谢谢您。刘老石先生对我们关注的王文忠现象做了很好的解答,王文忠书记也只是在我们社会改革浪潮中先富起来的少部分人中的一名代表,请问王书记您在认为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这部分富人应具有怎样的社会责任?

  [王文忠]:我认为我也是履行老一代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后富带贫穷,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个大政方针。先富起来怎么富的?就是靠党和国家大好的政策、国家发展的大好形势,最重要的是我们赶上改革开放的时期,国家给了好的政策、好的环境和空间,我们才有了精力去致富。致富了以后,吃的穿的住的都满足了,再去赚钱就是往后面加零,你还能做什么,你一个人离开世界的时候能带走哪一样?人们经常说,你有千辆车,只能开一辆,你有千套房子,每天只能住一套房子,我觉得这是对人深刻的提醒,这是人生路上的一个指导。我们就充分地把自己的财富来自于社会,再回报给社会,也是体现了我们企业家也好,普通的社会人士也好,体现回报社会的责任感。

  [王文忠]:刚才我说到了,我当兵五年,在部队上受党和部队这么多年的培养,从自己的思想、觉悟、认识有了更高提升,而且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你吃多少、花多少、住多少,更在于你为其他人做了什么。前半生为自己活着,后半生我觉得自己有条件了,我也更应该回报社会,为社会上尽责任,为社会中更需要我们富人帮助的生活在贫困线上的百姓和人民帮助他们,用自己的能力用自己的爱心回报社会、回报家乡、回报我们的亲人。

  [王文忠]:我觉得这是所谓的富人应该做的,借此机会,我也呼吁我们有识之士,包括私营企业家或者各界的朋友,只要有这样的能力,只要有这样的机会,都应该为我们的社会尽一份责任,这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好的途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我们离开这片土地的时候回想回想,不是我自己为自己挣了多少钱,而是回想我为更多的人做了什么,我觉得这是活着的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谢谢王书记。在我们的采访中我们也感觉到了王书记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芍药村的变化确实让人感到非常惊叹,在我们前往芍药村采访的过程中,媒介的同仁朋友给我们转发了一条信息,这条信息是你女儿春节前发给你们的,现在把这条信息读给网友朋友们听一下:“爸爸,我现在心里也很难受,也许最近发生的好多事你跟妈妈心情都不好,她可能更在意你的身体跟这个家,快过年了,别人家都有过节的气氛,可是我们……我多么希望我们全家人开心地在一起,我心里很难受,现在你不常回家,我跟妈妈、弟弟三个人是多么想念你,我每天都盼着你回家,虽然不在你身边,却都在关注着你们的一切。你如果没事了,多陪陪妈妈和弟弟,芍药村的人需要你,我们更需要你。”请问王书记,这条信息是你女儿春节前什么时候发给您的?

  [王文忠]:应该是过了元旦以后,临时回北京办点事,回家以后,我一进门太太就在客厅里面,我们两个走了一个对面,她没有跟我打招呼、也没有说话,我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当时我也没说什么,我知道她心里有很多的怨气。第二天我给女儿发了一个信息,你看,我回家你妈妈都不理我,我回家还有什么意思。女儿第二天给我发了一个信息,在北京过圣诞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日,我没回来,女儿过生日、元旦我都没有回来,一直在村里。我自己的生日我都忘了,有一天晚上我女儿和我的朋友给我发信息,祝你生日快乐,我才知道今天是自己的生日。在农村做工作,农村的事务非常繁忙,也很繁杂,需要我全身心地投入,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或者做做样子,农村工作做不好,所以基本上前几个月吃住都是农村,这时候家里人对我有一些意见。但是即便是这样,我觉得我失去的和我得到的不能用这些衡量,最关键的是我们的百姓,过圣诞节也好、过元旦也好,虽然没有回到家,只是家里几口人没有见到我,但是有我们村600多口人和我在一起并肩战斗,都在享受“新农村建设”的快乐,新农村变化发展的喜悦,我觉得也是挺值得的。

  
[主持人]:说句实话,抛家舍业的到芍药村当村支书,为我们村子里面做那么多事,这件事谁都会感动。3月2号,我们跟村民座谈的时候念出了信息,在场不少村民都落泪了,有的是60、70岁的老人,现在两位嘉宾坐在这里,你们听到这个信息有什么感想?

  
[刘老石]:很感动。

  
[曾利华]:我自己觉得从王书记身上,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一点,做任何人生选择的时候,都需要放弃一些东西并且需要承担一些东西,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做好去承担的准备,同时我也想对阿姨和王书记的女儿说,我们在村里面待了几天,我能感受到王书记现在做的这件事情,他觉得很充实、很快乐,如果你们能够理解他的话,他会更快乐的。

  
[主持人]:谢谢你们。网友们听到王书记刚才的讲述,很多人也被感动了,有网友这样跟王书记提问。

  
[网友]:你做出到芍药村当支书决定后,朋友家人都持反对的意见,我想现在这种声音也许依然存在,是什么让你在一片反对声中这样坚定执着?

  [王文忠]:反对的声音是不少,特别是身边的朋友更是反对,觉得没这个必要,什么也不缺,也不图个什么。对我来说,我前面说到了,作为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受益的人,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从农村走向城市,走到今天不容易,越是我体会到不容易,我更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农民着想,特别是我回去以后感觉到农村的百姓遇到的困难是非常多非常多的。靠他们自己可能几代人很多问题都是要面临的困难,刚才刘老师也说了,我们国家有很多对农村、农民的扶持政策,比如医疗和教育,这也是大家一起体会到、享受到的。但总归我们国家有13亿人,8亿多的农民,现在我就体会到为什么我们国家从2004年到2008年我们的1号文件一直以来强调“三农”问题,要想构建和谐社会,要想使我们全面奔向小康社会,我们的“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是一个基础,就像盖高楼大厦一样,基础打不好,高楼大厦就盖不好。包括我们国家的总书记和领导人看重了“三农”问题的重点,只有农民富起来了,农民日子过好了,我们才能有和谐,国家才能真正走向富强,这是最根本的就是国家领导人关注“三农”问题的重点就在这里。

  亿万富翁只是一个代号,农村是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主持人]:在你这几个月的村官生涯中,让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

  [王文忠]:感触最深的还是农村和农民,我们媒体朋友称我是一个亿万富翁,这也是对一个人的代号,其实我并不算有钱,比我有钱的多得是。我经常想起毛主席说的一句话,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是施展才华和才能的一个平台,虽然农村有土地,但农民又土,思想落后保守,但是农民几千年走过来了,现在国家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改变落后的面貌和精神上固守的顽固意识、小农意识,只顾眼前不想将来,我们国家提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也是为了改变旧的东西。首先,我最深的感受是国家这种总体目标绝对深得人心,也深受百姓欢迎。我也是农村出来的,作为农民的孩子,更有深刻的体会和感受。国家从以前收农民的钱到现在免税收、教育补贴、医疗补贴等各个方面的补贴,农民受惠不浅。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贫困的地区还有很多,就需要更多的带头人走到农村、走到基层,实现我们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国家总体大目标,为了实现总书记提出来的构建和谐社会,有更多的人参与进去,带领农民走向富裕。刚才刘老师说的那句话我记住了“扶人先扶志”,回去以后我要给我们的班子和村民讲课,这是非常经典的一句话,关键的一句话,我有切身体会,要让他们观点上改变,思想上转变,才能有根本上的改变和提高。

  [王文忠]:特别是曾老师去了以后,对我们村从精神面貌、文化生活改变了很多很多,现在老百姓一提他们现在还掉泪,舍不得他们。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欢迎也希望呼吁更多的有识之士,不管你是有钱的、有知识的,还是能出力的,都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我们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全面奔向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更早地实现。

  
[主持人]:谢谢王书记。

  
[网友]:听到王书记的讲述,听到王书记的感悟,感动了所有的人,我想请王书记回答一个:站在一个生意人的角度,您怎样看芍药村未来的发展?

  [王文忠]:单纯站在生意人的角度来看,其实新农村建设也离不开钱,网友提到这个问题,我也不能单纯地站在生意人的角度回答。我要全方面地讲,首先新农村建设刚才刘老师也说了需要中央政府给钱给政策支持,但是更需要全社会都来参与,只要有能力、有这种志向的人都来参与,真正把农村城市化,让农民也穿穿名牌,让农民也开开名车,就得整个社会都来参与。说你光发展经济、有钱了,精神文明上不去,不思进取了,我觉得建设新农村还是没有帮助,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包括百姓的身体健康、教育,特别是教育非常重要。比如在我们村,现在16、17岁的孩子正是上中学的时候,他们不去上学了,而是出去打工,他们的理念是打工赚钱,上学家里得往外拿钱,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心态?就是穷。农民就是穷,因为穷才产生了这种思想,我们希望真正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各界朋友真正参与进来,也是为国家、也是为百姓,更是为了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得更有意义、活得更精彩,我觉得这是全方面的。

  
[主持人]:谢谢王文忠书记的真心讲述。我们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将和网友共同关注着芍药村的发展,也期待着听到芍药村的佳音,我们也坚信,芍药村在王书记的带领下将很快走上致富路,希望全国有更多王文忠式的好书记出现,只有大家共同努力,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建设的越来越好,再次感谢三位嘉宾,感谢网友,再见。

  [王文忠]:谢谢主持人。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