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岗村位于襄樊市襄阳区黄集镇的西北角,不仅偏僻而且很小。然而,在这仅有的2838亩土地上,800多村民相依相偎,奏响了一段又一段的和谐音符。10年来,没有一例上访事件;15年来没有一例超生现象;4年时间化解村级债务80万元,多种经济产业“遍地开花”,年人均纯收入达到4500元……连续十三年被评为镇先进工作单位,连续4年被评为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单位……走进毛岗村,笔者深深地感受着小村庄的和谐之美。

 

凝心聚力硬班子

 

51岁的村支书王小伙,在村支书的位置上已干了25个年头。老王常说,村干部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关键,一定要做到根子正、底子硬、人心齐。

 

在大家眼里,王小伙是个明白人。镇纪委书记王强林说,王书记虽然50多岁了,但一点不输给年轻人。无论是土地还是贫因户,计划生育……老王心里都有一本帐,随问随答,从不含糊。群众眼里的王小伙是个值得信任的人,爱干事的人。他一直把村里的事、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修路、改造林场、拍卖羊场……谁也说不清老王做了多少事,操了多少心,只有群众心里最清楚。村民们对村支书王小伙的评价也大都是三个字:“没说的”。

 

前任老股长杨德科,当年只要了一个儿子,如今儿子和他一样,只要了一个女儿。按照政策,老杨完全可以再抱个孙子,可老杨一家人硬是扛住了亲戚朋友的劝说,坚持只要一个。别人问他为啥?老杨总是说,男孩女孩一个样,我是百姓要这样做,是干部更要这样做。

 

村主任张正良,今年不到35岁,却也有了不少白发,和老书记一样声音嘶哑,早晚都带着一团和气。群众说,王主任性子直,很实在,是排除矛盾的一把好手。2004年春,三户村民为了宅基地的事发生激烈争吵,张正良听说后马上赶过去,仔细问清情况,做了记录,一直忙到下午3点多,硬是“省”下中午那顿饭。第二天,他骑着摩托车来到镇上反映情况,晚上回到村里,张正良顾不上吃饭,又挨家挨户去“汇报”、调解。最终,三家达成了协议,和平解决了纠纷。

 

2004年冬,毛岗村成为区和镇上的土地二轮延包试点。摸清帐底,逐户核算,全程公示,村干部齐上阵,把每一步都搞得亮亮堂堂、扎扎实实。有一次,为了做好多地户的思想工作,村干部包干到户,直到下午四点钟开碰头会,才知道有3名干部还没吃中午饭,正和多地户“僵持”。王小伙把支部几个人都喊上,赶了过去。从国家政策讲到村里的干部,再讲到其他群众……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天黑了下来,多地户终于同意村里的土地调整方案。在毛岗包村的镇干部告诉笔者,有一次为了给一个多地户做工作,毛岗村的村干部和镇里的工作人员硬是“熬”到晚上12点多。毛岗村的干部作风就是硬,每一个都没说的。

 

人心齐,泰山移。毛岗村的干部总是为了群众的事喊破嗓子,干出样子。那股凝聚起来的人气,成为他们干好工作的坚实之基和万力之源。

 

带着群众奔富路

 

“民意是秤,民心是砣”。毛岗村的干部不仅把群众的事喊在嘴上,放在心上,更是落实在行动中,他们要做群众想做的事,要干就要干好。

 

毛岗村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群众多年来一直习惯种植小麦、水稻等常规作物,收入偏低。王小伙和村支部一班人一直在苦苦思索着如何尽快让群众富起来。附近的薛集村种植西瓜很赚钱。村支部得知这一信息后,决心在西瓜问题上求得出路。经过几年的摸索,毛岗村群众很快掌握了西瓜种植技术,西瓜种植面积由以往的80亩发展到1500余亩。西瓜丰收了,销路却成了问题,为给西瓜找销路,王小伙和村支部一班人兵分几路,下武汉、上南阳,冒着酷暑联系客商,将西瓜销售一空,让群众通过种西瓜初次尝到了结构调整的甜头。

 

2004年初,王小伙在出差途中听说一种青皮冬瓜在市场上十分畅销,而且价格要高出本地冬瓜一倍,他想到本村水源较好,种青皮冬瓜非常合适。回村后,他当即召开村班子会议,提出引种青皮冬瓜。有个村干部说:“青皮冬瓜我们没种过,要是种了卖不出去可咋办?”王小伙说:“党员干部要带头!我家先种5亩。”在他的带动下,全村当年种植青皮冬瓜500亩。年终一算帐,种植户个个都很惊喜,那年干旱少雨,其它作物收成均不太好的情况下,每亩青皮冬瓜收入仍达1200元左右。武汉、宜昌、西安、兰州的客商纷纷赶到毛岗村抢购青皮冬瓜,群众人平增收100余元,让群众再次尝到了调整的甜头。

 

2005年,村干部开始引导群众调种花生和棉花,并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济产业。如今,毛岗村每年都要种花生近2000亩,亩平收入在800元左右,村民对花生的种植总是津津乐道,能从种子、化肥、农药讲到市场行情;棉花每年都在800亩左右,亩平收入超过1000元。村民尹大勇如今是种树大户,他种的树有一千多棵。现在树都已长成碗口粗,老尹看着茁壮的树木就象看着自己的孩子,高兴的合不拢嘴。当初,老尹还在为致富无门而发愁,是王小伙给他参谋,让他利用边角空地植树。他记得王小伙当初说出来的致富顺口溜:“栽杨树,发杨财”、“烟叶是个宝,种烤都抓好,致富象小跑”、“前年种西瓜,今年种‘两花’”、“跟着市场走,致富靠双手”……就是这些顺口溜,激起了尹大勇的致富热情。几年来,他在房前屋后、自家的荒地边角、沟边路旁栽了一千多棵树,也为自己建起了一座绿色小银行。

 

和谐破题为民谋

 

在毛岗村,人人都是群众,人人又都是干部。群众是主人,无论是一事一议还是群众大会,人人都有发言权,都参与村级事务决策;村干部是“挑着‘担子’的群众”,没有任何特权,更多的是责任。政务公开多,群众大会多,干的实事多是毛岗村的一个显著特点,正是在这种公平、正义、民主的环境下,毛岗村和谐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计划生育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可在毛岗村,却有着十五年超生为零的光辉记录。“从我做起,从干部做起,从干部的家属、亲戚、朋友做起”这是村干部对大家的承诺。为抓好计生工作,王小伙和村干部们先管好自己的人和事,从自己做起,然后在宣传教育上狠下功夫:他们经常走村入户通过现身说法、入户谈心等方式向计生对象宣传政策法规。在王小伙的倡议下,该村出台了《毛岗村计划生育民主管理乡规民约》,并且得到了全体村民代表的一致认可。从82年至今,毛岗村未出现过一例计划外生育,年年被黄集镇委评为计生工作先进村。

 

前些年提留过高,各组外出打工丢地人员较多,而今政策好,外出农民纷纷返乡要地,而多地户大都不愿意让地。村干部们多次开会并上门做思想工作促使多地户主动让地。一次不行去两次,两次不行去三次……凭着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大家攻破了一道又一道“防线”……

 

四组组长当时就有20多亩地,想到完善土地二轮延包自己的土地要“让”出去,组长心里很不情愿,不仅不支持重新分地而且还软抵硬抗。王小伙攻心战和激将法并用,亲自把四组组长接到自己家中,好烟好酒招待,还请村两委班子成员做陪,边喝酒边谈心,讲政策,讲感情,从各方面阐述利害关系,终于使组长醒悟过来。他说:“老王是搞家子,咱心服口服。”

 

2005年秋,毛岗村对村属林场周边荒地进行重新发包。一位村干部的亲戚听说后,便三番五次找到王小伙说:“王书记,不看僧面看佛面,林场荒地包给我一年交五千元,我给你表示表示……”王小伙笑着说:“不是我不给你面子,34亩荒地包出去,也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要看群众答应不答应,再说,你有钱,可以参加公开竞标嘛!竞上标,我欢迎。”几位想私下承包的,只得乘兴而来败兴而去。几天后,支部研究认为重新发包34亩四荒地是件大事,必须先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后,再面向全村群众公开发包。35名代表聚集在村委会办公室,对承包事项逐一发表意见,支部将意见逐条收集后,形成文字记录,村民代表签字盖章后形成决定:林场周边荒地34亩,按每亩每年不低于30元对外发包,承包期定为20年不变,承包者必须一次性交清所有的承包费用。会后,他们将重新发包的所有事项,张贴在村组交通要道,面向群众公开发包。最终,四组村民尹有娃以20年交12万元的最高价格,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获得这片荒地的承包经营权。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实实在在干一件。毛岗村的干部用一心为民的赤诚和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赢得了村民的爱戴和拥护,生动地诠释着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