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率先建成脱贫奔小康示范县、率先建成山区新农村建设先进县”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扎实开展农村综合服务社建设,统筹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搭建为民服务的有效平台,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快了山区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坚持高点定位,努力构建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的组织体系。始终把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作为“一把手”工程,由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了“党委领导、部门参与、上下联建、城乡统筹”的组织体系。在创建中,主要实行“三个纳入”:

一是纳入山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部署。按照“二十字”方针,把农村综合服务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之中,统筹规划,同步安排,整体推进,拓展新农村建设内容,真正把村级综合服务社建成山区新农村的亮点。

二是纳入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来落实。扎实开展“百个部门联百村、城乡互联建新村”活动,把创建村级综合服务社作为部门帮扶的主要内容,作为检验各部门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依据,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三是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推进。立足于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整体功能,把创建工作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项目,作为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奖惩兑现,实行硬帐硬结。

    二、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创建方式。结合实际,抢抓机遇,量力而行,扎实开展村级综合服务社创建工作。

    一是注重分类指导,在布局上突出科学性。实行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对经济实力强的村,由村级组织筹资独建;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村,以村级投入为主、上级补助为辅,实行上下联建;对边远贫困经济薄弱的村,选择有实力的农村能人出资创建,或由供销社利用原有经营网点改造创建;对于村居混住或相距较近的村,充分考虑经营半径,打破行政区域界线,实行村居、村村携手联建。

    二是注重整合资源,在创建上突出互动性。积极协调职能部门和相关行业,统筹城乡资源,实行上下联动,共同参与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联通、保险及一些涉农企业,改善服务方式,主动上门办点,增加了综合服务社的服务项目。

    三是注重典型引导,在推进上突出示范性。选择7个村,先行试点,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办社模式和创建路子,并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整体推进全县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45家,惠及农民6万多人,在全县掀起了新一轮的创建热潮,形成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蓬勃态势。

三、坚持规范管理,建立完善村级综合服务社的运行机制。结合实际,创新四制,不断提升综合服务社的运行质量。

一是在组织上实行成员制。村级综合服务社及时成立理事会,各服务部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选举产生一名村干部担任理事长,并建立个人档案,明确成员职责,不断提升综合服务社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是在经营上实行配送制。在县城建立商品连锁配送中心,与村级综合服务社签订《商品配送协议》,实行一站式配送,减少中转环节,降低商品成本,杜绝一切假冒伪劣商品进行农村市场。

三是在服务上实行合作制。邮政、保险、通讯等部门充分利用综合服务社平台,与村级综合服务社签订《加盟服务协议》,节约服务成本,开展代办服务,全方位的进行业务合作。

四是在管理上实行合同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村级组织与综合服务社签订《合作协议》,对村级综合服务社进行管理和监督,村级综合服务社在村支两委的指导下,为农民群众提供各项服务,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坚持管用并举,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服务社的功能作用。坚持建管并重,管用并举,协调推进,以经营性服务支撑公益性服务,以公益性服务带动经营性服务,充分发挥村级综合服务社作用:

一是强化理事管理功能,发挥村务中心作用。综合服务社的各部门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为民服务代理制,帮助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争做办公场所值班员、政策法规宣讲员、科普知识讲解员、文明新风倡导员、产业技术推广员,减少了农民群众办事成本,提高了村级组织办事效率,在村级组织和村民之间搭建了有效的服务平台。

二是强化综合平台功能,发挥商务中心作用。在综合服务社设立日用品、农资销售及农副产品收购等项目,进行连锁经营,实行双向购销,让农民群众坐家门口就能买到称心、放心商品,不出村就能把农副产品卖进超市。同时,建立三本台帐,即商品销售台帐、代办服务台帐、价格服务台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农民得到实惠。

三是强化桥梁纽带功能,发挥服务中心作用。注重公益性服务,将村级综合服务社建成为民服务中心。日用品连锁便民店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网上服务;农资连锁店抓好农资供应,并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测土施肥、农机具维修等服务;在村务公开栏内,定期或不定期发布防虫治病、外出务工等信息,为村民提供信息服务。很多老百姓深有感触地说:综合服务社建到哪里,哪里就热闹繁荣,哪里就方便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