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针对外出务工的农村党员数量逐渐增多、流动范围变广、流动时间加长、流动地点不固定的现状,襄阳区结合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探索外出务工党员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创新实践载体,将“娘家”的关心送给远飞的“纸鸢”,让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紧紧连在一起,鼓励引导流动党员为驻地作贡献、为家乡添光彩,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加强外出农民工流动党员服务管理的新路子。

    加强服务,建好“温暖家”

    襄阳区是劳务输出大区,有10万多农民常年在外务工。其中党员4000余人,占全区党员总数的7%左右。我区积极创新组织设置方式,建立畅通互动组织网络,构建起了跨越地域、统筹管理、联动运行的党组织网络。在区内,分别成立区、镇、村三级流动党员管理机构,为流动党员及时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在区外,依托劳务基地、驻外机构、用人单位等建立党组织。在流动党员集中、人数较多的福建、广东等13个农民工劳务基地,依托服务站建立了13流动党员党支部,设置了28个党小组,在劳务基地工作的593名流动党员全部有了一个稳定的“家”。流动党员凭《活动证》到“家”就可以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一些流动党员高兴地说:“在外务工离家远了,想不到离党还是这么近!”

    创新机制,远飞不断线

    风筝高飞一线牵。农民工党员是农村中的先进分子,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但在外务工不是他们的最终归宿。近年来,我区立足于为新农村建设培养聚集人才,探索建立了“在外出务工农民中发展党员―鼓励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选拔优秀农民工党员担任村干部”的新路子,保证了农村优秀人才流动不流失、发展有空间。

    推行以两地“选苗”、两地培养、两地考察、两地公示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党员发展新办法,建立了两地协作的农民工党员发展新机制,及时把优秀农民工纳入党组织视野。近年来,先后发展农民工党员12名。

    鼓励农民工党员返乡创业。我区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宣传引导,鼓励农民工党员回乡创业发展。2009年以来,全区先后有330余名流动党员返乡创业,领办、创办各类经济实体240多个,引进各类技术项目160余项。选拔优秀农民工党员担任村干部。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党员实行重点培养,纳入村级后备干部管理,赋岗锻炼,强化培训,对培养成熟的及时选拔到村干部岗位。2009年村“两委”换届中,有216名农民工党员回乡参加竞选,191人当选为村干部,其中54人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

    真情关爱,撑起“保护伞”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是根本。我区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真情帮扶流动党员,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人情化关怀融入到管理的全过程。去年底,从组织、劳动、公安等部门抽调专门力量,在全区开展了返乡农民工党员“大走访”活动,深入到农民工党员之间,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生活需求,先后协调帮助解决各类问题156个,把温暖送到了他们的心坎上。

    针对金融危机后农民工党员就业严峻的情况,我区在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帮扶就业服务活动。结合当前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联系培训机构,采取异地办学、委托培训、联合办班等形式,加强对农民工党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确保不失业、有钱挣。新疆共有10多家外地劳务公司,受当前经济形势影响,竞争非常激烈。但今年秋天,新疆又来襄阳区招收了200多名工人,他们说:“来这招工,冲的就是襄阳区农民工技术精湛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