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袁冲乡是革命老区,也是中共早期革命先驱袁书堂和袁氏姐妹的故乡。袁氏家族的革命事迹在老河口市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今年年初,老河口投资60多万元,在袁冲乡以北袁书堂烈士故居,建立了“袁书堂烈士陵园”,在袁冲中学建立了“袁书堂烈士纪念馆”并将袁冲中学更名为“袁书堂中学”。至此,“袁书堂烈士陵园”和“袁书堂烈士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市党员干部和广大青少年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

但是,由于袁冲乡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文化落后,造成部分群众愚昧无知、盲目信仰,少数群众甚至成为当地教堂的“忠实信徒”。对此,老河口市以“袁书堂烈士陵园”和“袁书堂纪念馆”为基础,投资近100多万元,倾心打造以搭建三个平台为主体的“红色示范带”,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增强党的凝聚力、用党的先进文化统领群众思想,着力解决群众信徒“只信神不信人、只靠神不靠人”问题,切实把群众的思想素质提高起来、注意力吸引过来,不断增强党在农村的凝聚力、号召力。

一是乔迁村级办公场所,搭建便民服务平台。市委投资30多万元,将袁冲村办公场所迁移到“袁冲乡天竺教堂”楼前、“袁书堂烈士陵园”旁边,为该村新建三层12间办公楼和200平米的大院,高标准开设4间“党员活动室”,购置桌椅120套,配齐电脑、电视、图书资料等电教设施和用品;新修通村“便民路”719公里;在村办公场所设立涉及村民医保、社保、低保、宅基地报批、计生办理、民事调解等民事需求的综合服务站,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

二是建立农民广场,搭建农技科普教育平台。投资21万元,在袁冲村新的办公场所和“袁书堂烈士陵园”之间,建立了“袁冲乡群众文化广场”,整修硬化面积8000余平方,并把袁书堂烈士的塑像放置在广场中央,配套设置了电教、电影露天放映场,新砌以宣传“八荣八耻”、倡导农村文明新风、推广农技科普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150米,用健康向上的文化和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知识,教育引导群众学政治、学科学、学法律、树新风,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文化素质。

三是兴建农民休闲厅,搭建群众娱乐活动平台。市委投资23万元,在袁冲乡最高点、“袁冲乡天竺教堂”之上,兴建了一座“袁冲乡农民休闲娱乐厅”,并将袁书堂烈士的革命事迹用图文并茂形式,对休闲厅进行装点,使休闲厅始终洋溢着“红色”气息;购置群众休闲健身器材35套,栽种白杨、雪松2100株,新修通村、通陵园、通广场、通乡道路5公里,使休闲娱乐厅既方便美观又肃穆庄重。

截至目前,老河口市“红色示范带”基本形成了以“袁书堂烈士陵园”为中心,南通袁冲乡政府、东接休闲厅、西连农民广场、辐射周边各村的布局。袁冲乡党委和袁冲村党支部依托“红色示范带”,立足新建的袁冲村办公场所,建立了村干部值班制,制作规范了为民办事流程图,完善了党员为民承诺制,先后为群众直接或代办各类民事事项2507件次,更新“文化墙”宣传内容15次,动员91名党员干部与130多户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农户发展花椒、南瓜种植等特色产业1500多亩;市直农口、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政法等部门,坚持每周组织骨干,到农民广场开展种养殖技术推广、“农家讲堂”、法律知识讲座、专家义诊、文化下乡义演等活动累计达320多场次。

通过打造“红色示范带”,较好解决了农村群众盲目信仰问题,一些群众信徒从“只信神不信人”彻底转变为“只信党不信神”、“只靠党不靠神”,增强了党在基层群众的凝聚力号召力。目前,毗邻村办公地的“袁冲乡天主教堂”已经“人去楼空春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