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发展党员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党组织,为破解这一难题,保康县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完善了农村党员工作的“三大机制”,让农民党员成为了当地的“香饽饽”,今年全县又发展农民党员211人。

一是健全农民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党员的权利,切实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在科技培训、项目承包、村干部任用方面优先考虑党员;坚持对党员家中的红白喜事关心帮助;坚持节日期间对贫困老党员进行慰问;坚持对党员“双带”能人进行表彰;坚持对党员因公造成的损失给予补偿,为他们撑腰壮胆。全面推行党员“三优先”制度,即:党的方针、政策优先在党员中传达,科技示范项目、扶贫项目优先让党员领办,重点专业户、科技示范户优先在党员中扶持和发展。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使农民党员对党内重大事务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优越性,进一步调动积极性。

二是健全农民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在健全和完善农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举办学习培训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历教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实施帮教等,创新教育培训形式,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农民党员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采取协调科技项目资金、对口帮扶资金、小额扶贫贷款、信贷资金给予扶持的办法,大力实施“培养文化素质、培养实用技能、培养致富干劲”的“三培养”工程,使农民党员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术,逐步成长为本村经济的致富带头人。在农民党员中广泛开展“四个一”活动:每年在本村上一次农业实用技术课,培养一名科技示范带头人,发展一亩新技术或新品种示范地,至少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同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定了《保康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鼓励每名外出务工党员每年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带一户贫困户外出务工经商,引进一个项目、一批资金或人才。

三是健全农民党员选拔培养机制。拓宽渠道,搞好“四个推荐”,即:党小组推荐、共青团推荐、妇代会推荐和群众推荐。坚持把培养重点放在外出务工优秀青年、有一技之长的优秀乡土人才,放在村组干部及后备干部,放在科技种养致富带头人上,增强引领作用。针对农村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多数外出务工经商的“好苗难保留,好苗难发现”现状,采取“结对子、铺路子、压担子、引路子”的培养办法,促使入党积极分子思想尽早成熟,业务过硬。在确定农村党员发展对象上,坚持优先考虑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优先考虑青年、妇女、有文化的农民,优先考虑村组干部和后备干部,优先考虑退伍军人和打工返乡创业者,充分保证发展对象的质量,切实做到“发展一个,带动一片,辐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