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13个镇456个村以畜牧养殖、粮食加工、棉花购销、无公害蔬菜、柳编、冬桃等6大类产业为依托建立协会,这些协会大多以村党支部牵头,属典型的“支部+协会”模式。为保障“支部+协会”这种新发展模式规范化运作,襄阳调动各种积极因素,采取了四大措施。

一是发挥村级党组织带动作用。襄阳坚持党组织领办、创办协会的原则,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在协会的发展过程中,各村党支部充分履行了三大重要职责:组织保障、协调服务与宣传动员。

二是选准建立“支部+协会”的时机。支部与协会作为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要使其有机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必须有其相应的产业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襄阳注重在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建立协会,使协会的发展有一定合理的产业空间。同时,重视在党员数量较多的地方建立协会,令党员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另外,襄阳还十分注重群众对协会发展的项目是否有认同感,原则上在农民最需要服务的项目上建立协会。

三是整合资源,形成强大合力。襄阳整合各方面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协会的发展。组织、农业、民政等部门和各镇党委、政府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要求,逐级明确职责任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促进协会发展。

四是突出协会“惠农增收”的主要功能。襄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和最终落脚点,依托协会认真解决协会会员自身难以解决的销售、资金、技术等问题,完善协会的服务功能,使农民群众在协会中得到实惠,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加入协会的积极性,增强协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