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区“城乡互联共建”活动开展以来,区直各单位(含区直二级单位)和部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规划,落实第一书记责任,积极深入到共建村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各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襄阳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城乡互联共建”活动实施意见》下发后,各单位高度重视,迅速研究部署,区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选派区直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通知》、《关于加强对“城乡互联共建”村第一书记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全区“城乡互联共建”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和部署。各级党委共选派456名党员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绝大多数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选派了有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干部出任结对共建村第一书记。区人大办四次到程河镇谢营村,与村党支部一道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区物价局召开全局机关干部大会进行安排部署。区档案局专班深入到朱集镇罗庄村实地调查了解情况,研讨开展“城乡互联共建”活动的具体措施。区城管局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明确工作目标,研究工作推进措施。区委党校与村组干部进行了座谈,共同商讨发展大计。区安监局专班多次到石桥镇黑龙集村调查了解情况,针对该村软弱涣散的现状,配合石桥镇党委拿出了整顿方案。

二是第一书记到岗迅速。绝大部分单位都能按照文件要求和安排,深入到各镇和共建村,并通过走访座谈、召开村党员、群众代表大会等形式深入了解共建村在基层组织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和信访稳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面临的实际困难,掌握了“结对共建”村的第一手资料。区政法委对政法战线到村任职的16名第一书记进行培训,并统一把第一书记送到村里。区扶贫办先后三次深入峪山镇孔湾村,及时摸清了村“两委”班子现状和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组织全体村干部进集中学习了省、市和区下发的文件精神,让村干部一班人明白区委选派 “第一书记” 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结合该村发展实际,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分步实施进行”的原则,帮助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百盟投资集团党委和神誉机械公司党支部先后多次深入各自共建村了解情况,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承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提供帮助。56日,区委老干部局到伙牌镇邓湖村进行了结对,为该村修建通村公路提供了资金支持。

三是共建活动有序开展。部分单位针对“结对共建”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任务,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区人民法院以党组文件形式印发了《关于开展“城乡互联共建”活动实施方案》及《关于帮助张家集镇中营村治理工作的方案》;区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程河镇西刘村就当前的小麦生产开展及时有效的田间管理技术培训,发放优质小麦生产技术手册500多份,培训农民200多人次;区科协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在科技助农方面为古驿镇下涂村送科普读本200余套;区质量技术监督局邀请区605地质勘测专家对双沟镇东王岗村地底水源进行实地勘测,拟投入一定的帮扶资金,帮助修建水塔,解决该村吃水用水问题。春园律师事务所深入张家集镇杨榜村,进行普法宣传,结合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征地补偿等依法维权问题开展讲座。

下一步,结合即将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突出加强基层党建。着力围绕“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大力推行“三三制”模式,着力帮助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支持共建村抓好办公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主要做到 “十个一”,即有一面国旗,有一个“五个基本”、“七个体系”、“三三制”模式架构的宣传栏和村务公开栏(涉及党务、政务、事务、财务和服务等方面内容),有一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有一个村级联动维稳室(说事室),有一个党员电化教育室(党员活动中心、文化活动室等),有一个图书室(农家书屋),有一个卫生室,有一套基本制度,有一套档案资料,有一套活动记录本等。二是紧扣服务基层。各单位选派干部要充分运用和发挥派出单位优势,在资金、物资、技术、信息、市场、项目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帮助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动员和组织派出单位党员干部与所在村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党员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三是树立良好形象。各单位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开展工作,要轻车简从,派出单位要解决好驻村干部的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困难,不得增加基层和群众负担。严格遵守各项纪律和规定,以务实的作风、良好的形象影响群众,带动群众,取信于民,努力开创加强基层组织、转变干部作风、推动科学发展、群众得实惠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