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九纵九横的路网,构建起园区腾飞的基础;不断涌现的高新技术企业,擦亮了高新底色;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次落地,成就了高新技术产业新高地;创新创业的杰出成就,树立起双创工作的“高新”标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工业经济的引领区、科技创新的示范区……高新区用砥砺奋进的姿态,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开拓进取、拼搏奋进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低端到高端,从零部件到整车,从传统动力汽车到新能源汽车,从汽车产业到汇集航空航天、机电控制、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共同发展,高新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高高昂起工业发展的“龙头”,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逐梦车城,“襄阳造”汽车及零部件国内领先

1992年5月,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在武汉成立,并在襄阳建设发动机工厂。当年9月,第一辆富康轿车从东风公司襄阳试装厂驶出。紧接着,蓝鸟轿车、第一辆3吨轻型车先后下线,标志着高新区汽车产业跨入生产整车的时代。与此同时,高新区迅速完成汽车研发、制造、检测等产业链体系构建,成为国内名副其实的“汽车城”。

2000年,高新区汽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2010年,高新区汽车工业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产值从百亿级跃升为千亿级,高新区汽车产业用了10年,之后正式迈入高速发展轨道——

2012年,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2014年,襄阳成为英菲尼迪全球三大生产基地之一;2015年,东风日产全新旗舰SUV新楼兰下线;2016年,高级轿车“西玛”在风神襄阳汽车有限公司投产;2018年5月26日,随着一辆奇骏的缓缓下线,东风日产襄阳工厂160万整车产量正式达成……高新区乘用车品系不断完善,全国中高端乘用车生产基地的优势地位凸显。

自1992年成立至今,高新区不忘初心,坚守“服务东风、配套东风”的宗旨,以整车企业为核心,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园区集聚了东风、日产、德纳、康明斯、标致雪铁龙、佳通、佛吉亚、日发、NTN、伟巴斯特等众多知名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形成了35平方公里的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专业化特色园区。目前,高新区拥有4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企业,涵盖汽车整车、底盘总成、动力总成、汽车核心零部件、汽车及零部件检验测试等完整产业链,拥有中高档轿车、轻型货车、旅行车、特种车、电动客车等多种整车系列,各类零部件产品达4000多种。2018年,在全国汽车产业首次年度负增长的不利局面下,高新区各类整车产量达到38.4万辆,同比增长23.4%;高新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完成产值1435.1亿元,增长8.8%。

除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外,高新区还有科研设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轿车开发中心,亚洲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备的汽车试验场。目前,高新区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襄阳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是东风汽车公司在全国设立的四大汽车生产制造战略基地之一,成为东风汽车公司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总成生产基地和众泰汽车生产基地,是国家汽车动力与部件产业基地,拥有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湖北)、国家动力电池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零部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检测机构,形成了集制造、物流、商贸、试验、检测于一体的完整的汽车产业链。

创新引领发展。近年来,高新区加快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持续投产达效,主打车型由低端升级为中高端。2018年成功引进的东风日产畅销车型“奇骏”正式量产。2019年投资17.4亿元的东风股份铸造产业园项目、投资4.2亿元的风神襄阳公司VOCs减排技术改造项目、投资4.4亿元的东风康明斯国六发动机技改项目建设迅速,有力推动了东风襄阳基地重大技术装备转型升级、整体提升。

多点发力,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一个支柱,六大集群”,高新区高端

装备制造产业即将成为该区除汽车产业

外第二个千亿级产业。目前,该区已形成以航空航天、机电控制、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产业为特色的产业集群。

一个个优势产业集群如同一个个璀璨明珠——

以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和航天42所为代表的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主要生产飞机救生弹射座椅和火箭及导弹固体助推剂,并拥有亚洲唯一的火箭撬滑轨试验场。航空航天产品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航天救生装备、航空座椅等产品具有核心竞争力,国内首家波音民用飞机座椅供应商、智能救生装备生产企业——湖北航宇嘉泰公司,是全球除英国马丁公司外唯一能生产飞机座椅先进装备的企业。

以大力公司、追日公司、泰和公司、天阳公司为代表的近30家企业组成的全国最大的机电控制集群,主要生产电机控制与电能补偿装置,其销售占全国同业市场的70%以上。

以新华光、国网绝缘子、回天胶业等公司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主要生产特种光学玻璃、合成绝缘子和汽车粘胶剂等产品,企业产销能力在全国同行业中均为第一。

以宇清电动汽车和青山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主要生产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整车,拥有从电池、电机、驱动系统、控制器、充电机、客车底盘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以同济堂、华中药业、隆中药业、天津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要生产原料药、制剂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等产品。

以湖北医联、同城一家网络科技、库博软件、阪西信息科技、九九人网络科技等企业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主要提供软件开发和服务外包产品。

2018年,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占比由2017年的50.1:49.9调整为53.6:46.4,“龙头带动、多业支撑、多极增长”的产业格局逐渐形成。

发展的同时,该区制定实施《高新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八大工程行动方案(2018—2020年)》,鼓励支持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规范化管理、绿色化生产”,引导企业推进减量化增长,贯彻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大力开展工业清洁生产、绿色制造示范工程。2018年骆驼襄阳蓄电池公司的3款起动型铅蓄电池产品入选国家级“绿色产品”,东风康明斯发动机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襄阳五二五化工机械公司的化工离心式渣浆泵入选《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8)》。目前正在积极培育风神公司“天籁”牌轿车等3种绿色产品,创建“江山”数字化工厂等3家绿色工厂,打造骆蓄新能源电池等3条绿色供应链,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3个绿色工业园区。

加快布局,打造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谷

战略定乾坤,思路明方向。2015年,襄阳市提出打造“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力图将新能源汽车打造成襄阳的“新名片”。2018年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在高新区正式挂牌,已有6个厂家、7个车型申请智能网联汽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2019年4月,由东风股份、襄阳市政府、华为集团三方共建的“智行隆中”项目召开新闻发布会,未来将在高新区打造“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谷”。

瞄准市场风口,全力以赴招商引资。2016年,东风俊风ER30乘用车在襄阳高新区下线;近两年,九州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投产。这些项目达产后整车产能可达50万辆。湖北国能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的电池先后为神舟飞船、蛟龙号、4500米深海探测器提供动力,目前正在襄阳打造全国一流的动力电池制造基地。

在高新区,从事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企业及院所达40多家。2018年,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33亿元,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4万辆。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基础上,突破性发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落棋人工智能,加速AI产业布局。该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东风股份合作,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汽车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骆驼股份、中航精机、襄阳轴承等5家重点企业参与湖北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筹建工作,并担任理事单位,进一步推动重点企业“千企登云”行动。2018年襄阳汽车轴承等4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襄阳美利信被评为机器换人示范企业;超卓航空等5家企业被评为数字化车间示范企业;湖北新火炬等13家企业被评为数字化生产线示范企业。到2020年,高新区将新建165条数字化生产线、21个数字化车间、18个智能工厂和24家“机器换人”示范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生产线或数字化车间普及率达到60%。

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该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充分利用科技城等载体平台,定期遴选符合襄阳产业发展方向、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入库,建立在库企业联系员制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行动,支持企业设立专职研发团队和研发部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技术创新平台;加速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开展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电子化技术攻关,研发高端化、定制化整车及零部件,开展废旧汽车回收利用等技术研究。该区力争到2020年,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每年部署5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强化基础性、通用性产业技术研发,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科技成果大转化方面,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00项,累计完成产学研一体化项目150项。

在一片荒野上起步,27年来,一代代高新人通过努力奋斗,将高新区建成了全市经济的重要一极,带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高新区高精尖企业不断聚集。如今,高新区已经成为襄阳展示城市化进程的一张靓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