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城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非公有制企业产值达到167亿元,从业人员3.9万人,其中党员2368人。为适应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在确保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的同时,注重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基层力量,通过夯实培养基础、前移培养关口、制定培养规划、落实培养保障、强化培养责任等五项措施,不断壮大企业党员队伍,改善企业党员队伍结构,提升企业党员形象,全市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

       一、夯实培养基础,变“业余抓”为“专业抓”。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党务工作力量薄弱、培养措施不多、培养经验不足、培养途径不宽等问题,大力实施“党务人才工程”,设立党务人才储备库,实现“才尽其用”。一是社会化遴选储备人才。在个人自荐或基层党组织推荐的基础上,从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干部、离任“双强”村党支部书记、退伍返乡军人及非公企业内部业务骨干等党员中,遴选出130余名具有党务工作特长的人选进行党建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然后依据测试成绩和考察评价结果,择优确定100人纳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人才储备库。二是市场化双向选择聘用。对纳入储备库的非公经济组织党务人才,一方面由党组织向企业推荐,让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党务工作人才;另一方面由企业向党务人才提供招聘信息,让党务人才结合自身优势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企业。通过双向选择,原改制国有企业党委书记方家文等26名党务人才分别被选聘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三是科学化规范教育管理。制订《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目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职责》和年度教育培训计划,建立“双述双评”制度,党务工作者每年向企业党员大会和隶属基层党委分别作专项述职报告,接受评议,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形成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务人才合理配置的良好格局,夯实了党员发展的组织基础。

       二、前移培养关口,变“等上门”为“引进门”。我们一改过去坐等职工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再培养的传统做法,从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入手,将培养关口前移,变“等上门”为“引进门”。一是突出重点,明确“引”的对象。对非公有制企业中品德好、文化高、技术精、年纪轻、进取心强的优秀对象早物色、早培养,重点把非公有制企业中35岁以下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生产一线骨干中的优秀人才吸引入党。二是多管齐下,强化“引”的措施。定期召开入党申请人座谈会,与入党申请人交心谈心;采取流动党校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办法,对非公有制企业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开展党员与员工“结对子”、“一帮一”系列活动,吸引更多的员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是提供平台,注重“引”的实效。在非公有制企业中设置“技术示范岗”、“优质服务岗”等,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先上岗、后入党”,为入党积极分子立足本职工作岗位、发挥作用,赢得业主和从业人员的信任提供平台。全市共有578名非公有制企业生产一线的员工和企业管理人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占全市入党积极分子总数的18.8%,较上年提高11.2%,先后有大平水晶公司总经理王俊、鸿鑫公司总经理顾军等13名企业主,鸿海纺织公司副总经理魏兵、梅缘农资商贸公司董事长方雪梅等113名业务骨干被发展入党。

       三、制定培养规划,变“无序发展”为“计划发展”。根据省、市确定的比例要求,合理制定非公企业党员发展的规划。在规划的制定上,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规划的系统性。把上级对非公企业党员发展的要求、上年党员发展规划及全市非公企业的职工现状作为重要参考系数,使规划与以前工作不脱节,与上级精神相吻合,与企业现状相适应,具有系统性。二是坚持规划的合理性。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的党员情况、职工人数、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岗位设置、工作能力、思想状况开展了系统的调查摸底,从而在年度工作任务分配中确定每个企业党员发展工作的具体指标,使规划在执行过程达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三是坚持规划的发展性。既注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现实状况,同时还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来调整党员发展计划,根据职工数比例明确入党申请人的新增数及入党积极分子与发展对象的比例,确保每年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数不低于全市发展党员总数的10%。

       四、落实培养保障,变“被动加入”为“主动加入”。

       通过政策激励,强化党员主体地位,积极落实党员关爱活动,营造业主重视党建,职工尊重党员,党员为党员身份而自豪的良好氛围。一是政治上关心。建立非公企业党员政治生日卡制度。把每位党员的入党之日作为党员的政治生日,由所在非公企业党支部派专人到该名党员家中,开展上党课、面对面谈心活动,送一张正面写有所在党支部贺词、背面印有入党誓词的“党员政治生日卡”,为该名党员过政治生日。二是工作上关怀。建立市领导联系结对非公企业党员、市直部门联系非公企业贫困党员制度,广泛开展“一帮一”、“几帮一”的结对帮扶活动,切实把非公企业党员培养成为技术带头人,把技术带头人培养成为非公企业党员。对于表现比较突出的党员,优先推荐进入企业管理层。三是生活上关照。建立非公企业贫困党员档案制度,全面掌握非公企业党员的基本情况,分门别类建立非公企业党员档案,根据他们的需求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四必访”活动,即:逢年过节必访、有困难时必访、家有红白喜事必访、个人有思想障碍时必访,让非公企业党员真正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从而迸发更高的工作激情。

       五、强化培养责任,变“宏观指导”为“量化考核”。把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内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培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建立定期汇报和季度通报制度,坚持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每季度由市委组织部结合党建督查工作,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党员工作的检查指导。同时,细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工作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培养资格是否具备、培养考察资料是否齐全、培养过程是否到位等。严把质量关,大力施行发展党员工作测评制、预审制、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有效地把住“入口关”。近三年来,共有5名发展对象在公示和民主测评中被暂缓发展,有2名发展对象在进行民主“票评”过程中,因满意率低被挡在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