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襄阳市紧紧围绕建设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大力实施“双千双百”工程(千亿级高新区、百亿级园区,千亿级产业、百亿级企业),强势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非公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保持在20%以上,投资额占全市投资总量的60%以上,吸纳就业占新增就业总数的70%以上,经济规模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从2006年的37%提高到目前的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非公有制经济已占据襄阳市经济的“半壁江山”。为顺应非公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共襄阳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非公工委”),着力实施领导体制、组建模式、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四大创新”,不断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水平。

        一、创新领导体制,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随着非公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已经成为襄阳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重要的增长点、支撑点和亮点。在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非公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党组织体制不明、管理缺位、组织弱化等问题,已成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制约因素。襄阳市工商联结合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向市委建言献策。襄阳市委站在战略的高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独特优势,改变过去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多头管理、都抓都未抓的现象,决定成立“中共襄阳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设在市工商联并与市工商联合署办公,探索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体制、新途径,有效地解决了非公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无序状态,成为全省首创。

       一是建立组织体系。为了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领导,在2010年初,市委以襄文(2010)4号文件通知的形式,成立“中共襄阳市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文件中明确规定市委非公工委书记由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兼任,由市工商联、市统计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等为成员单位,增设一名专职副书记,并从市工商联调剂2至3人组成市委非公工委办公室。同时,市委要求各县(市)区委参照这一模式建立县级非公工委,全市上下形成了统一机构,建立市委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非公工委组织协调,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

       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市非公工委成立以后,市委以襄组通(2010)62号文件,明确规定了市非公工委做好非公经济组织的“教育、组建、管理和监督”等九大职责,具体指导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市委非公工委对市县两级非公工委都下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考评细则》,对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在健全基本组织、开展基本活动、年度工作目标、阶段性工作任务、具体工作要求等方面都做了具体量化,年底进行考核评比,较好的促进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发展。

       三是提供保障支撑。市委非公工委作为市委的常设机构,市委对办公人员配备、设备设置、经费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非公党建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为了在较短时间抓好非公党建的基础工作,他们先后印制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政策文件汇编》、《非公企业党务知识和党建工作制度汇编》、《非公企业党组织工作台账》等文件资料,统一党建制度,统一学习材料,统一党建档案台账标准。并下发至各地非公经济组织工委和规模以上非公企业,作为党务工作者必用手册。

       二、创新组建模式,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

       为了尽快解决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力量薄弱的状况,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全覆盖,他们不断加大组建模式的探索与创新,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组建一个,巩固一个”和应建尽建、依法组建、党群共建的总体要求,采取因企制宜、分类指导、分批推进的工作方法,灵活务实地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工作,初步探索了单建式、联建式等组建模式。

       一是单独组建。对符合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及时组建。按照《党章》规定,依据党员人数的不同,分别设置了党支部、党总支或党的委员会。今年,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市在非公企业中单独新组建党组织28个。截止目前,截止目前,全市1573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

       二是联合组建。党员人数不足3名的企业,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的原则,建立联合党组织,待时机成熟后再单独建立党组织。襄阳丽波乳业有限公司与营盘村毗邻,该公司只有2名党员,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他们积极牵线搭桥,实行村企共建,将该公司与毗邻的营盘村结成党建共建对子。组建后,公司组织党员和该村党组织深入开展“结对共建”活动,达到了村级活动和企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今年来,采用联合组建方式共组建253个。

       三是统管共建。对一定区域和范围内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依托市场管理组织或机构,将在市场内固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组织。如,襄阳华中光彩大市场、长虹食品城等专业市场,结合市场内个体商户党员较多的实际,依托汽配商会、五金商会、建材商会、副食百货商会,实行“商会+支部”的形式,建立了汽配商会党支部、五金商会党支部、建材商会党支部、副食百货商会党支部,共网络党员68名。谷城县采用“商会+支部”模式,全县共组建14个商会党组织。

       四是党群共建。对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采取选派党建指导(联络)员的办法,做好组建工会、共青团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积极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截止目前,全市各级非公工委已协助非公企业新建工会168个,新建团组织132个。

       三、创新工作目标,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效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按照“无党员抓发展,有党员抓组建,有组织抓规范”的思路开展工作,在非公企业开展了“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的活动。即:通过健全基本组织、建强基本队伍、开展基本活动、完善基本制度、落实基本保障,提高企业党组织自身建设水平;通过健全组织领导体系、服务群众体系、宣传教育体系、民主管理体系、和谐稳定体系、激励保障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功能作用。为促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他们制定了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的思路、主题、标准和任务。

       一是确定新思路。经过扎实的调查研究和充分征求各级党委、相关非公企业的意见,制定了“四抓四促”的党建工作思路,即抓网络促覆盖、抓机制促创新、抓学教促成长、抓整合促创建。按照“点上突破,面上扩展”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由点到面,稳步有序地推进。同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非公企业的特点,以及生产经营的不同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抓好公开承诺、定期讲评、年度总结、群众评议、评选表彰这五个环节的工作。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技能竞赛、献计献策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争做“五个先锋”(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奉献爱心先锋),推动非公企业科学发展。

       二是明确新主题。他们确定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开展党建活动的主题是“三为三比”主题实践活动。要求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为发展做贡献、为员工作表率、为党旗争光,比服务意识、比社会责任、比工作业绩,促进企业科学发展。

       三是制定新标准。制定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十五个一”的标准,即“一个党组织网络、一个群团组织网络、一套组织管理台账、一个好书记、一个好班子、一只好队伍、一系列组织建设活动、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一套工作和管理制度、一套档案、一个机构、一只党务干部队伍、一个活动室、一笔经费、一套党建工作体系”。

       四是明确新目标。制定了我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一个目标”、“两个健全”、“三个实现”的近期和远期工作目标。“一个目标”是指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要以“科学发展,和谐共赢”为目标,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和党员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党组织和业主、员工之间互促互进,实现非公经济党组织科学发展、和谐共赢的良好局面。“两个健全”即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领导机构健全,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健全。“三个实现”即通过2-3年的努力,实现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有党员,党组织组建率65%的目标;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上、50-99人且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0人以上的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组建率100%,党组织隶属关系明确合理的目标;实现党组织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挥作用好、各方反映好的“五好”目标。

       四、创新工作方式,夯实非公党建工作的牢固基础

       为确保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不断创新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建立健全领导联系机制、派遣指导(联络)员、典型示范带动等制度,推动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

       一是建立领导联系制度。为全面推进“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在全市开展了市、县两级“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一个非公企业的制度,帮助非公企业开展“五个基本”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其中,襄阳市委确定了17位市“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17个非公企业,并安排2个部门协助市领导帮扶和给予5万元的帮扶资金。到目前,市县两级“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中,共有907名领导干部联系907个非公企业,到非公企业开展调研9500人(次),做辅导报告630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8000多件。

       二是选派指导(联络)员。为积极引导非公企业和广大党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结合非公企业规模的大小,按照典型示范型、重点指导型、整体推进型的要求,启动了新一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选派工作,共从市、县两级党政机关改任非领导职务的党员干部中,选派2427个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实现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联络员)的全覆盖。为了使指导员(联络员)的制度长期坚持下去,在组织、机制和经费方面实行了“三保障”制度。如,襄阳市委在市直部门选拔了70名干部担任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以襄办发(2010)30号文件给予任命,财政部门则按照每人每月300元的补贴标准纳入预算,市委非公工委对指导(联络)员逐一进行考核,合格后给予党建指导员(联络员)发放补贴。在工作中,及时掌握党建指导(联络)员工作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主动协调党建指导(联络)员与原单位的工作和生活,落实他们的各项福利待遇。同时,还定期不定期加强对指导员(联络员)和企业党务工作人员开展培训。相继组织外出参观考察、现场观摩、培训班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极大的提高了指导员(联络员)和企业党务工作人员开展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派驻党建指导(联络)员以来,解决了近三分之一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未建党组织的问题,使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全部建立党组织,实现了“应建尽建”。党建指导(联络)员也在开展非公企业党建活动中积极作为,得到锻炼,已经成为我市加强非公党建工作的一支生力军。

       三是抓典型示范带动。为集中创办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提升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全市开展了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以争创“五个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党组织为载体,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技能竞赛、献计献策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争做“五个先锋”(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奉献爱心先锋),推动非公企业科学发展的活动。目前,已经组织了5次全市“五个好”现场观摩会,有针对性地组织了3次外出学习考察活动,发现并推荐了湖北回天胶业集团为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和先进党建工作直报点,总结推广了湖北百盟集团、大力集团、奥星粮油等一大批非公企业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先进经验和事迹。通过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对照本行业、本系统先进找差距、定目标、抓提高,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有力的促进了全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全市共有1120个非公企业党组织、12286名非公企业党员参加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2001个,开展技术革新项目1229个,提合理化建议、开展技术革新带来的经济效益1.04亿元,为群众和社会做好事、实事3038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1285件,完成的生产销售145.9亿元,实现利润8.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