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城市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将农村党建工作融入农村建设之中,努力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是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着力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努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该市不断加大农业投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市镇“双联双促”工作队帮扶,全市改造390多特困户的危房近万间,有效改善了贫困农民的家居环境;在山区村打机井55口,解决农村2.7万人饮水问题,化解了农村经济建设与水资源缺乏的矛盾;培训并输出农村务工人员1.8万多人,提高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劳动报酬。积极培植和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流水、刘猴、王集、南营等镇(办事处、区)分别建起西瓜、香菇、牲猪、油菜、蔬菜等种养殖业高产技术培训基地,先后30余万人次农民参加培训学习。各镇(办事处、区)充分发挥各自地域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全市形成了流水西瓜、孔湾冬瓜、王集油料及刘猴牲猪等10余项万字号种植养殖项目,促进农民大幅增收。同时,扎实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去年来,全市毒计投入劳动工567万个,实现各类投入2800万元,完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2570件。

  二是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推动和谐农村建设。该市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不断改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以建设生态文明家园为目标,发动群众群策群力,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市镇先后投资205多万元,与省市补助202万元捆绑使用,完成新建42个、改扩建41个村办公活动场所任务,占全市178个村的47%;还免费配送电教设备42套,办公桌椅、档案柜1280多套;统一制作的规章制度牌178套;并对室外环境进行了绿化、美化。全市新增投资5900多万元,基本完成“村村通”公路建设工程,解决了379个村组“行路难”问题。不断增加对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投入,进一步整合学校资源,优化文化中心户,完善乡村卫生院(所)建设,缓解了农村特别是偏远山村“受教育难”、“看影视难”、“看病难”等难题。同时,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新农村”新风尚,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问题和“三风”(请客送礼风、抹牌赌博风、封建迷信风)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三化”(庭院净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是着眼于管理民主,着力解决农村党组织与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基层组织,提高党员“五项基本能力”。该市针对个别党员的组织纪律性不强,学习不够,日常工作中没有发挥出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个别党组织,平常业务工作忙,集体活动少,和党员群众的交流不够,组织学习少等突出问题,采取助学、帮学、送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扎实开展以“比学习,看是否具备党员素质;比工作,看是否带领群众致富;比党性,看是否坚持秉公办事;比纪律,看是否模范遵纪守法;比服务,看是否热心为民办事”为主要内容的“五比五看”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农村党员有的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有的成为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调解员,有的成为带头致富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领头雁,有的成为文明守法、团结友爱的示范员。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市委以“五好”为目标,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不断提升“三级联创”水平,推动农村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还紧紧围绕带动群众致富奔小康目标,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扎实开展农村党建“三培养”活动,形成“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进一步规范村“两委”议事工作规则,有序推进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村规民约体系,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群团等配套组织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实现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治化,民主监督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