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社区工作者听周凤兰老人讲述革命故事。)

  在周家冲社区,有这样一面时光记忆墙,一眼看上去,你的眼睛一定注视在那一枚枚沉甸甸的勋功章上,接着,必会停留在勋功章旁的两张照片上。一张是一位年轻帅气的革命军人,一张是一位风华正茂的女战士,他们是这些勋功章的主人――李增令和周凤兰。他们是一对革命伉俪,两位老人现已是90岁高龄,都有着70多年党龄。

  在“三安行动”开展过程中,周家冲社区党委为了让党员弘扬革命光荣传统,传承红色精神,创建了红色展览馆,在寻找红色物件时找到了老人的“宝贝”,聆听了他们的故事。

  相识战场  携手保家卫国

  1930年出生的李增令,1946年在老家山东莱阳参军,加入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胶东军区后方医院第二所,后被编入第二、第三野战军,1951年入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1930年出生的周凤兰,1948年加入八路军,当时是李德生的部队――六纵十七旅,参军后不久就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徐州大会战等重要战役,1950年部队奉命入朝。

  周凤兰是前方医院战地医生,李增令是后方医院战地医生,在朝鲜战场上,他们相识相知相爱。周凤兰质朴、爽朗、乐观、顽强的性格给李增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被战友夸为“党的好干部”的李增令,聪颖、勤奋、正直、勇敢的品格和一笔漂亮的毛笔字,也博得周凤兰的芳心。回国后次年四月两人喜结连理,从此相濡以沫60余载。

  相伴同行  默默奉献守初心

  1979年秋,二老从部队转业,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来到原湖北制药厂,成为光荣的“鄂药人”。李增令时任湖北制药厂厂办医院院长,周凤兰为该院医生。在工作中,两人工作积极主动,为人正直热情,兢兢业业,直至90年代初两人离休。

  离休后,没过几年企业破产改制,厂里资金紧张,人心涣散,福利发不下来,员工各种牢骚,各种抱怨,李增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时厂里离退休党支部没人管,李增令就主动请缨,担任党支部书记,那时的李老已是年近七旬。

  担任党支部书记,李老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退休干部党费收缴。一提到交党费,一些老干部就有怨气,还说生活都顾不上了,哪还有钱去交党费?但李老坚信药厂企业改制破产,但党组织没有破产。有人不愿意交党费,李增令就挨家挨户的上门走访,做思想工作,七旬老人的身影便时常穿梭在小区各个楼道间。这些大家都看在眼里,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纷纷主动交纳党费。

  李老把收来的党费按时交给组织,同时又用返还的党费到新华书店购买各种党内书籍,挨家挨户的送到离退休干部的手里,鼓励他们多学习。

  李老不仅注重党员思想教育,而且还注重党员的日常生活。有党员生病住院了,李老必定亲自看望;有党员去世了,李老也必定购买花圈亲自书写挽联和周老一起送去。

  后来,慢慢的党员群众一有事儿,第一个想到就是李老。邻居家里的下水道堵了也去找他,二话不说,李老就喊上老伴一起,找工具帮邻居掏下水道。子女心疼他说,你现在也离休了,年龄也大了,别累坏了身体。可李老却说,“既然群众找到我,没去找别人,说明群众相信党组织,我就得代表党组织全心全意地去帮助群众”。

  这个义务党支部书记,李老一干就是十二年,直至2009年因身体不适,才不得已辞去党支部书记一职。而这一年,李老已经80岁了。

  相守相知 最美不过夕阳红

  李增令还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书法家,因业余爱好篆刻,一有时间就潜心研究,后自成一体,还出版了《李增令篆刻集》。同时还是“南山印社”的创始人、襄樊卧龙书画院院士、南京长江书画家名誉主席、还兼任了市老年大学篆刻授课老师。

  由于身患癌症,不能再去老年大学授课,老人就把课堂搬进家里,直至现在。每周二是他教学的日子,在周一的时候,周凤兰就会把客厅布置成课堂,供第二天来学习的学生用。多年来李老对学生分文不取,公益教学。在老人眼中,篆刻是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希望这门艺术能永远的传承下去,更希望通过公益教学,培养更多的传承人。

  周凤兰始终默默的支持着李老,并与李老并肩作战。即使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周老依然应邀亲赴市革命纪念馆追忆战友,为市区两级档案馆补充讲述襄阳解放史料。同时,周老还义不容辞地为周边中小学校少年儿童做红色教育讲座,讲述革命战争故事,鼓励年轻一代传承革命军人的红色精神。

  时间砥砺前行,岁月见证初心。这对革命伉俪都是90岁的高龄老人,依然坚守军人情怀,依然不忘党员身份,依然在为国家为社会无私地奉献着,用一生坚守着革命信仰,用行动践行着入党誓词。

  (来源:襄城周家冲社区 通讯员:李晓华 编辑:李晨贝)